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厚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脑血管病患者636例,使用东芝Nemio 20彩超仪检测,探头频率7.5~10MHz。结果 63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为68.0%。结论 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准确性,能进一步了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的情况,及时有效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扩大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80例慢性心房颤动伴左心房扩大患者为左心房扩大组,80例慢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无扩大患者为心房无扩大组,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左心房大小及观察有无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22例)和无血栓组(13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组心房内血栓形成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17.5%比1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心房内血栓形成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左心房直径(OR=4.514,95%CI:1.243~14.206,P=0.01)、病程(OR=1.106,95%CI:0.898~1.071,P=0.03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增加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是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n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vndrome,PIH)对远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自制调研问卷.针对恩平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妇科就诊的符合入选条件的800例患者进行调查,PIH50例,列入PIH组,非PIH750例,列入非PIH组。调查两组远期高血压发生的情况。结果PIH组确诊高血压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PIH组(36.00%US.5.73%.P〈0.05),其高血压征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P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00%vs1.47%,P〈0.05)。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在三个不同年龄段中,PIH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非P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H可作为远期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于分娩时发生PIH的妇女应加强高血压发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糖代谢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糖代谢正常、血糖调节异常和糖尿病3组,进行微量白蛋白、糖代谢水平、肾功能和血脂研究,并对比分析不同糖代谢水平各指标的差异性及影响性。结果:3组患者的肾功能和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代谢正常、血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的白蛋白尿异常率逐渐升高(32.05%,41.18%和63.64%,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空腹血糖的增高,肾功能损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7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心肌损害5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作病例对照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肌病为病例组,未合并心肌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特征、血脂代谢情况和心脏超声特点。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心肌损害的病例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总胆固醇(TC)值无差别,但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甘油三酯高,但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低;糖尿病心肌病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长、甘油三脂高等因素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时强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有效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12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我院体检正常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UA)、脑钠肽(BNP)、hs-CRP等水平,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功能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血浆UA、BNP、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NYHY级别增高,血UA水平逐渐升高,其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BNP水平与NYHY有显著的相关性(r=0.64,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3,P<0.01)。血hs-CPR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r=0.165,P=0.068),与LVEF(r=0.21,P=0.08)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UA、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UA、BNP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s-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索冠心病合并II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76~20086年住院治疗的确诊病例149例患者,其中单纯冠心病组8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54例。在完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检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差异。结果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以及住院病死率等指标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临床指标上与单纯的冠心病患者差异显著,而且在住院病死率上也高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比较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ACS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年龄、性别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8例ACS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9例)。联合治疗组接受辛伐他汀20mg/d、依折麦布10mg/d,对照组接受辛伐他汀20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血脂(总胆固醇、HDL-C、LDL-C)变化率及达标率。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脂变化率明显较对照组高(34.12%、5.16%、51.44%vs24.37%、0.66%、31.52%),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6.74%vs5.79%)。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而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能显著降低ACS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1997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AD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和诱因、既往病史、症状及体征、各种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B两型AD患者的首诊症状在主诉疼痛、腹痛和心悸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胸痛、放射痛、转移痛和晕厥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两型患者在心包积液(Percardial effusion)、胸腔积液和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Aortic diastolic murmur)方面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A型患者住院死亡率(In-hospital mortality)高于B型患者(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较高,疼痛是主要症状表现,超声、CT和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很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