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催醒过程中对循环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氟马西尼组,B组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5 min(T0),手术结束时(T1),静脉注射氟马西尼5 min(T2)、10 min(T3)、20 min(T4),各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给药后三个时间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记录两组病人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前及给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HR、SBP、DBP及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拔管与清醒时间A组短于B组;T2、T3时刻A组病人认知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氟马西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循环影响不明显,可显著缩短清醒时间,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时间为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时间为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 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可能是安全、有效的,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和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确诊的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146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08例,非认知障碍组38例。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实验室检查及随访结果,采用头颅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MH)Fazekas评分、CSVD影像学总负荷及脑萎缩评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CSVD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结果 认知障碍组年龄、日常生活能力中重度依赖、脑深部WMH评分、浅表脑萎缩评分和深部脑萎缩评分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部脑萎缩与CSVD认知障碍独立相关(OR=1.491,95%CI:1.054~2.109,P=0.024)。有79例患者完成中位数随访3年,随访后认知障碍和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高的人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影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的技术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5 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采用PR - 3型自动控温射频热凝仪治疗 ,于随访 3~ 12年后 ,分析复发与穿刺是否见脑脊液渗出、方波电压和热凝温度等 3个技术因素的关系。结果 :(1)穿刺见脑脊液渗出者 ,其复发率比未见脑脊液渗出者低 17.2 % (95 %置信区间 14 .1%~ 2 0 .3% )。 (2 )方波电压的定位价值存疑。穿刺未见脑脊液渗出者中 5 3%对 0 .1V以下刺激便有反应 ,据此选定较低的热凝温度后 ,其复发率高达 4 4 .4 % (12 / 2 7) ,远高于同一刺激强度下穿刺见脑脊液渗出者的复发率 19.7% (13/ 6 6 ) (x2 =5 .97,P <0 .0 5 )。 (3)对于穿刺未见脑脊液渗出者 ,即使使用较高的热凝温度 ,复发率也不见降低。表明穿刺准确 (见脑脊液渗出 )是首位因素 ;方波电压是间接指示穿刺准确程度的替代指标 ,但有时产生误导 ,值得注意 ;推荐适宜热凝温度为 83℃ ,上限值为 88℃。  相似文献   
6.
目的该次研究主要分析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作用和所能达到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5月所接收的96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将96例患者进行分组,即分成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48例。在临床治疗上,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但在护理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膀胱引流护理,康复组患者则是接受早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康复后排尿功能指标情况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情况。结果经过该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虽然都接受了康复训练,但是康复组的膀胱功能训练明显要早于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后,不管是在排尿功能指标情况上,还是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情况上,对照组与康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该次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早期对他们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的,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值得临床工作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7年以来对40例进展性脑梗死(前循环系统)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4例责任血管的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用Wingspan支架行了血管内干预治疗,均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有症状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26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治疗,26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均超过50%。结果支架植入后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检查,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前26例平均狭窄率评估为80.6%,术后残余狭窄率均〈10%。1例病人在围手术期内发生较严重的迷走反射,经升压药及阿托品等治疗后迅速好转;另有1例发生穿刺点血肿,一周后渐消退,其余病例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有症状的重度椎-基动脉狭窄的有效、安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后复发性卒中进行研究,探讨伴有脑微出血的患者出现卒中复发的时间规律,为该类患者的二级预防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413例患者。根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无脑微出血组(n=172),脑微出血组(n=241)。脑微出血按数目分为无、轻度(132例)、中度(79例)、重度(30例)。根据脑微出血分布位置分为脑叶组、深部组及混合组。随访2年,分析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及出血性复发之间的差异性,并分析不同程度及位置的脑微出血对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 413例患者在随访2年内有75例(18.16%)患者出现卒中复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复发分别为62例(15.01%)、13例(3.15%)。脑微出血组高血压及缺血性卒中复发比例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脑微出血组2年累积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Log-Rank=0.001)。多元COX回归显示脑微出血(RR=2.09, 95%CI:1.21~3.60)是脑梗死后卒...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