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型肝病患者血清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探讨人MSCs分离培养、体外扩增的条件和方法。方法:从肋骨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体外扩增培养、鉴定,并采用重型肝病患者血清诱导培养,分别在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肝特异性标志物(AFP、Alb、CK-18)、用PAS进行糖原染色实验。结果:诱导后5天、MSCs表现为肝细胞样细胞,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肝特异性标志物逐渐出现和成熟。AFP在7天时表达水平最高,培养14、21、28天时表达逐渐减弱;Alb、CK- 18和糖原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重型肝病患者血清能诱导骨髓MSCs表达肝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长春一株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的部分核苷酸序列。方法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EVRNA;用荧光法(AppliedBiosystems)直接测序。结果被检的14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中,5例HEVRNA阳性。对其中一例病人的HBVcDNA开放读框2区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墨西哥株(M)和缅甸株(B)比较,发现长春散发性HEVc-187株与HEV(M)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9.9%和93.1%;与HEV(B)散发株和流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2.3%和96.2%及93.9%和97.7%;与新疆株(CH1.1)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5.4%。结论长春散发性HEVc-187株与新疆株(CH1.1)一样,可能与HEV(B)为同一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为利用MSCs进行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荧光活性杂料CM-Dil标记。结果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MSCs。MSCs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9代,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衰老征象;CM-Dil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见全部细胞标记后呈红色荧光,DIL标记阳性率为100%,标记的骨髓MSCs呈梭形,保持了良好的形。结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以获得纯度较高和活性骨髓MSC,是简便有效使用可行的方法;CM-Dil是一种简洁、有效的标记骨髓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特定环境下除分化为中胚层的组织细胞外,还可跨越胚层界限分化为外胚层及内胚层组织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等有诱导骨髓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为肝脏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新来源.本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纯化人骨髓MSCs,并用肝病患者血清诱导培养,探讨肝病患者血清对其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清AST/ALT,PAB,TBA在肝炎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前血蛋白(PAB)、总胆汁酸(TBA)进一步分析以上几项指标,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患者226例,健康体检者28例,采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ALT、PAB、TBA。结果:随病情加重AST/ALT>0.6百分率升高,其顺序为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AST/ALT>1.2者也如此。对于血清PAB各型肝炎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且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血清PAB逐渐下降。血清总胆汁的各型肝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随病情加重,TBA升高明显。结论:开展血清PAB、TBA、AST/ALT的检测与分析与其他检测项目互补,对指导临床医生做肝活检、了解肝损伤程度,肝纤维化进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为利用MSCs进行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分离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马血清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 分离获得了高纯度贴壁生长的MSCs。MSCs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梭形。细胞传代稳定,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9代,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无衰老征象;传代培养MSCs(P3)在20%马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 采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和消化时间控制相结合,可以获得纯度较高和活性骨髓MSC,是简便有效使用可行的方法;骨髓MSCs体外增殖和传代能力强,通过离体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MSCs实现数量扩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表达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3 NTPase/RNA解旋酶结构域(dNS3),纯化表达产物并对其活性作初步研究。方法提取感染登革2型病毒的BHK-21细胞总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经NcoⅠ、HindⅢ双酶切后连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宿主菌BL21(DE3),优化诱导表达条件,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蛋白。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超滤浓缩脱盐,孔雀绿钼酸铵法检测NTPase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dNS3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纯化产物经测定具有良好的NTease活性及抗原性。体外条件下证实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5(RDRP)对dNS3的ATPase活性有促进作用,提示在病毒复制时NS3与NS5间的相互作用对NS3的生物活性及对病毒复制过程可能具有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为基于抑制NS3 NTPase/RNA解旋酶活性的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患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甲胎蛋白(AFP)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经病理和影像学等方法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108例采用EILSA法检测血清HBVM与AF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原发性肝癌男;女为6.6:1。年龄32-75岁之间,小于60岁为63.9%,大于60岁为36.1%。血清HBVM阳性为71.3%,HBVM阴性为28.7%,血清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51.3%>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Bc阳性占14.6%>HBsAg,HBeAg,抗-HBc阳性占10.5%>抗-HBs,抗-HBs阳性占3.9%。在HBVM阳性中HBVDNA阳性,43.4%,HBVM阳性AFP升高占63.1%HBVM阴性AFP升高占18.7%两对比差异显P<0.05。结论:对HBsAg,抗-HBe,抗-HBc阳性,年龄在35-60岁之间人群尤应定期联合监测AFP和B超对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能全素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 方法:观察组为拟行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分为单纯能全素组20例和能全素加泻药组40例,所有患者均在结肠镜检查前3 d开始服用能全素,能全素加泻药组则在检查当日服用小剂量的泻药。对照组50例为随机选取的进行常规肠道准备的患者。 结果: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头晕、乏力、饥饿感及精神萎靡等症状,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肠腔黏膜无充血、水肿和苍白;肠道清洁程度能全素加泻药组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1),对照组好于单纯能全素组(P<0.05)。 结论:能全素配合小剂量泻药在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中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