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床旁Gugging吞咽功能筛查(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在急性脑梗死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2015-12于该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00例,均在入院48 h内完成GUSS评分,根据患者GUSS评分进行膳食推荐及吞咽康复治疗。比较不同吞咽困难程度组间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肺炎发生率、抗菌素使用率、出院时转归情况。结果 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 h内完成首次床旁GUSS,执行率达100%。床旁GUSS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47. 50%(190/400),其中轻度吞咽困难88例(46. 32%),中度吞咽困难60例(31. 58%),重度吞咽困难42例(22. 10%)。重度吞咽困难者的TOAST分型以心源性脑栓死为主,中度吞咽困难者的TOAST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为主,而轻度吞咽困难者的TOAST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在进行干预治疗1周后,吞咽困难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的GUSS评分均较干预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吞咽困难组住院期间发生肺炎率、住院时间、抗菌素使用率和出院时转归不良率均大于非吞咽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床旁GUSS操作简易,可客观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误吸风险及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降低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前留置胃管患者76例(品管圈前组)按常规方法管理胃管,品管圈后组患者80例按品管圈法管理留置胃管。对比两组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品管圈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的评分。结果品管圈前组发生意外脱管8例,脱管率为10.53%,品管圈后组发生意外脱管2例,脱管率为2.50%,品管圈后组胃管脱管率明显低于品管圈前组(P<0.05)。品管圈后圈员品管手法、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等10项指标分值除外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余均明显高于品管圈前(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提高品管圈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