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5篇
综合类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血吸虫循环多糖抗原(CSA)的血清水平与虫负荷和病程的动态关系,我们对日本血吸虫轻感染家兔进行了慢性病期及化疗前后的追踪检测。家兔20只常规经肤接种50条尾蚴,每周耳静脉取血至30周剖杀计虫为动态组;另12只兔同法接种100条尾蚴为化疗组,感染后8周,随机分为全量(120mg/kg)5只,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IFN-γ抗弓形虫作用的剂量相关性及TNF-α对IFN-γ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本实验体外以不同剂量IFN-γ单独或与TNF-α联合刺激昆明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对入侵的RH株速殖子的作用及培养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随着IFN-γ剂量的增大,巨噬细胞抗虫作用增强,培养上清中NO水平增高;虫体入侵后24hNO水平与细胞内虫体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FN-γ可激活巨噬细胞抑制和杀灭入侵的弓形虫,并与剂量有关,TNF-α对此有协同作用,NO是抗虫作用中重要的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应用酶联与放射免疫计量试验(IEMA与IRMA)对急性感染发热和慢性无症状两型患者血清内肠相关抗原的单种游离表位进行常规检测和读数分析。慢性感染血样采自江西玉山县,经粪便标准孵化法计数毛蚴,吡喹酮化疗后三个月再次取血,一年粪便复查;急性感染血样由湖北应城市、江陵县两血吸虫病防治站验证提供:健康对照血样采自本校学生,经环卵和血凝验证均阴性者留用。 试验所用的两株单抗(M-54,M-120)均属IgG_1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国内日本血吸虫疫苗研究在总理预备金项目支持下开展了3年来的技术进展,根据课题下14项专题的总结或中期汇报内容,具体就候选抗原分子筛选、新保护性抗原探索、合成肽抗原、核酸疫苗、新型佐剂、人群再感染保护力发展规律的探讨及其它一些有关的外延性研究进行了扼要的记录和评述。文章还就项目评估译日本血吸虫疫苗研制的前景、今后策略和实施路线以及建议等的讨论意见予以阐述,提供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IFN-γ抗弓形虫作用的剂量相关性及TNF-α对IFN-γ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本实验体外以不同剂量IFN-γ单独或与TNF-α联合刺激昆明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对入侵的RH株速殖子的作用及培养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随着IFN-γ剂量的增大,巨噬细胞抗虫作用增强,培养上清中NO水平增高;虫体入侵后24hNO水平与细胞内虫体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FN-γ可激活巨噬细胞抑制和杀灭入侵的弓形虫,并与剂量有关,TNF-α对此有协同作用,NO是抗虫作用中重要的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感染宿主尿内排泄抗原的简易免疫学试验。方法:用经改良的兼具dot-ELISA和酶标板-ELISA优点的试剂条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家兔及人宿主尿样本中的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循环抗原(CCA)。结果:10只高感染兔尿样经透析冻干保存达10年,复原后检测均呈强阳性反应,滴度可达512-1,12只经相同处理的正常兔尿,仅1只出现8-1以下的弱反应。58例采自四川省的感染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尿液的CCA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3.1%和96.7%。与板-ELISA比较,检出率相仿而呈现一定的互补效应,互补检出率为58.6%。兔尿样内加入适量捕获单抗,反应强度即出现剂量依赖的竞争抑制,提示了尿内被检测到的靶微粒具有被抗CCA单抗特异地识别的属性。对于采用同一检测系统不同方法的互补检测性也进行了讨论。结论:实验结果不仅显示了试剂条夹心ELISA适合现场应用的诸多优点,也证明用于特异地检测感染宿主尿内排泄抗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血吸虫肠相关阳极循环蛋白糖(GASCAP)单克隆抗体(M120),建立了计量检测日本血吸虫GASCAP及其特异性免疫复合物(GASCAP-IC)的双位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系统(2S-ELISA)。通过GASCAP-抗GASCAP复合物模拟试验,对影响GASCAP和GASCAP-IC检测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IFN-γ联合TNF-α体外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 对强毒株RH株及弱毒株Fukaya株的抗虫作用。方法: 体外以IFN-γ与TNF-α联合活化昆明系小鼠腹腔MΦ,观察其对入侵的RH株及Fukaya株速殖子的抗虫作用, 测定培养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 在以IFN-γ100U+ TNF-α100U 活化的MΦ中, 入侵24h 后的RH株弓形虫速殖子被完全杀灭, 而Fukaya 株速殖子则缓慢增殖, 且前者培养上清中NO水平显著高于后者。结论:IFN-γ活化的MΦ对入侵的RH 株和Fukaya株速殖子的抗虫作用存在差异,这可能与NO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经羟基磷灰石纯化,偶联长链生物素BACH(Biotinaminocaprylhydrazide)的两株主要识别卵相关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灵敏度达微微克水平的硷性磷酸酶抗原捕获酶联试验(BA-APELISA),对粗制日本血吸虫卵抗原SEAj-TCA的检测极限,2H10-ELISA可达1—0.3ng/ml,仅有效地检出日本血吸虫种特异的卵抗原表位分子;而2H1-ELISA则达3.2ng/ml,亦能灵敏地检示曼氏血吸虫的卵抗原组分。两组试验反复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例及正常人群血样检测,显示有非常明显的OD消光读数差异。同时采用已建立的1B10-APELISA检测肠相关CAA系列,以平行检测的健康对照组消光OD均值+3SD为阳性界值,对3组采自不同流行区的慢性或混合型病例同批血样进行肠相关CAA及卵相关2H10和2H1的二联或三联叠加检测,其累计检出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低度流行区的慢性病例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血吸虫肠相关循环抗原CAA与CCA诊断靶微粒上表位特异性的差别 ,并试探获取其纯化制品用于定量检测的标准系列。方法 对两组分进行了亲和层析及阴离子交换剂高压液相纯化分离 ,并应用单抗检测系统进行同相和异相交互测试。结果 Mono QHPLC梯度洗脱分离AWAj-TCA可溶组分 ,可获得一个带阳离子活性的非结合CCA - 1峰及 3个大小不等的 ,带阳离子活性的CCA - 2 ,CCA - 3,CCA - 4非结合洗脱峰 ,以及一个带阴离子活性CAA - 1洗脱峰。CAA活性峰在峰谱上与CCA - 3有部分重叠。与单抗亲和层析纯品的活性对比测定显示CCA - 1与CCA - 2为该组分的主要构成 ,但CCA - 2及CAA - 1在本实验条件下均有微量的相互杂染。同相和异相双位点ELISA的 4种组合交互检测 ,展示CCA只能在捕获与检测抗体同为抗CCA单抗的一种组合中被检示 ,而另 3种组合都只能测出CAA组分。结论 血吸虫肠相关CCA组分为一兼含两性电荷的分子混合体 ;而CAA分子上具有一个可被抗CCA单抗识别的活性表位位点 ,从而可能影响纯化分离和特异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