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COPD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联接多功能呼吸机的救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成功率为82.4%,留管时间平均为8.45±3.15天,并发症少.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值得临床推广 .  相似文献   
2.
钱叶长  程高 《安徽医学》2001,22(6):51-51
老年患者由于具有多脏器疾病,自身抵抗力差,呼吸道防御机能低下,尤其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更易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本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老年COPD患者1 682例,其中符合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1]者158例(占9.4%),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纤支镜代胸腔镜破裂口局部封粘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支镜代胸腔镜破裂口局部封粘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意义。方法:将同期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寻找到病变后,若为单一破裂口,则局部用医用胶喷涂,若为多发性大疱,则局部喷撒滑石粉混悬液,然后反复变动体位;对照组采用休息、抽气及闭式引流等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肺复张时间1.6±1.2 d,对照组8.4±5.5 d,两组比较:P<0.01;随访12~48月.两组复发率分别为4.3%、19.1%,差异非常显著;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别不大;术后肺功能测定未发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纤支镜代胸腔镜破裂口局部封粘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明显缩短肺复张时间、降低复发率、对机体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核酸杂交分析法检测癌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49例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水细胞样本中23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20例端粒酶阳性,5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4例端粒酶阳性,21例细胞学阴性有14例端粒酶阳性。细胞学诊断和端粒酶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46.9%(23/49)和77.6%(38/49),二联合检测率为83.7%(41/49)。结论: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癌性胸水的诊断,弥补胸水细胞学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TRAP-Hyb法直接检测并在去除胸水淋细胞后再检测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将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检测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显示54例良性胸水有4例阳性、33例恶性胸水有26例阳性(P<0.01),去除胸水淋巴细胞后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显示良性组有1例阳性、恶性组有23例阳性(P<0.01).去除胸水淋巴细胞前后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诊断效能分别如下:诊断灵敏度0.788和0.697、特异度为0.926和0.982、阳性预示值0.867和0.958、阳性似然比10.636和37.636.结论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胸水,去除淋巴细胞后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较直接检测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诊断效能优越.  相似文献   
6.
7.
8.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是进行机械通气的首要步骤。人工气道建立常用经口、经鼻及气管切开三种途径。我科2002年9月~2006年1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做好插管配合及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基础疾病并发肺真菌感染由于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象学易被肺原发疾病掩盖 ,缺乏特异性 ,诊断困难。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间确诊肺部真菌感染 2 1例 ,以探讨早期诊疗问题。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 2 7~ 87岁 ,平均 6 7.8岁。均为继发性真菌感染。原发病中肺癌 8例 ,肺结核 6例 ,呼衰机械通气 4例 ,支气管哮喘 3例。2 .主要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咳嗽 2 1例 ,发热 19例 ,气喘 10例 ,咯血 3例 ;肺部湿性罗音 11例 ,干性罗音 7例 ,呼吸音减弱 2例 ,1例无特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监护下并备好急救设施后,按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要求,插入纤支镜后先吸出气道内滞留的分泌物,然后用冲洗液反复冲洗,直到分泌物基本消除,支气管冲洗完毕后接面罩进行NIPPV,第2、3天若气道分泌物多(≥50ml/d)则再次进行支气管冲洗术;对照组则单纯给予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第一次支气管冲洗前后比较PaO2有非常显著升高,PaCO2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15例进行第二次支气管冲洗后较第二次冲洗前PaO2上升不明显(P〉0.05),而PaCO2则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创通气前后PaO2亦有显著上升(P〈0.01),PaCO2则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86.4%,改为有创通气者3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成功率75%,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结论支气管冲洗术联合NIPPV抢救COPD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