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亚鹏  曾新艳  康强 《重庆医学》2012,41(20):2076-2077
目的探讨消失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诊治的1例及国内1994~2010年报道的51例消失肺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以呼吸道咳喘及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单发型22例,多发型17例,弥漫或毁损型13例;肺大疱摘除2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7例,肺减容术2例,非手术治疗23例。结论消失肺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胸部HRCT有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0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预后及后遗症等。结果(1)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4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其中1例伴有应激性溃疡及反复呕吐,1例发病前出现黑蒙,1例伴有头晕、复视;6例表现为肢体偏瘫,2例表现为反应下降,2例表现为人事不知,1例表现为眼睑下垂。(2)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7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合并血脂异常,4例吸烟;5例为小动脉闭塞性病变,2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1例为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2例发病机制不明。(3)影像学特征:10例患者颅脑CT检查均未见丘脑病变,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域呈对称或不对称蝶形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示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域、中脑高信号,1例见中脑“V”字征。(4)治疗策略、预后及后遗症:10例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专科治疗,其中1例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意识障碍很快缓解;随访3个月,4例患者预后良好,6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3例放弃治疗而死亡;5例患者遗留肢体偏瘫,2例患者遗留眼球运动障碍。结论Percheron动脉梗死“三联症”为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双侧垂直注视性麻痹,但临床表现为典型“三联症”的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可能很少;Percheron动脉梗死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而不同丘脑核受累在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中的阶段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预后多不良,静脉溶栓及动脉介入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滕华  孙宁宁  张利  郭亚鹏  张洪珍 《中草药》2021,52(18):5643-5648
目的观察紫龙金联合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7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埃克替尼片,服药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紫龙金片,共服用16周。2组均以2个月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比较癌灶面积、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观察不良反应,随访2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结果观察组卡氏表现状态评分总改善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7.5%、57.5%,观察组分别为50.0%、80.0%,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癌灶减小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3~+、CD4~+以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皮疹、肝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个月和10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龙金与埃克替尼联合用于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有延长PFS的趋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血气分析仪与检验科大型血液生化分析仪在不同类别的样本中血钾、钠、血糖、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5个相同检测项目的可比性.方法 分别用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与Bayer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雅培CD- 1800全血细胞分析仪对123例体外循环术后入住ICU患者的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样本进行血钾、血钠、血糖、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类仪器测定血钾、血钠、血糖、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结果均有显著相关性(r=0.795,r=0.200,r=0.324,r=0.540,r=0.708,全部P <0.05),两类仪器测定血钾、血糖、血红蛋白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测定的红细胞比容结果显著高于雅培CD- 1800全血细胞分析仪(P<0.05),血钠的结果显著低于Bayer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0.05).结论 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能替代传统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钾、血糖以及血红蛋白,但血纳和红细胞比容的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诊治的30例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缓慢起病者居多(60.0%),气胸症状及体征多不典型;以开放性(或称交通性,50.0%)、闭合性(或称单纯性,36.6%)为多见,同时双侧气胸发生率高(20.0%),并发皮下气肿(33.3%)、纵隔气肿(26.2%)、呼吸性酸中毒(30.0%);确诊28例,误诊2例(误诊率6.6%);治愈26例,死亡4例(死亡率13.3%).结论 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肺功能多较差,对积极的剖胸或胸腔镜手术耐受性差;误诊率及病死率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入院-转出时间(door-in-door-out time, DIDO)对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EV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时间指标以及90 d预后等数据, DIDO定义为初级卒中中心的入院(入门)到转出(出门)时间, 主要结局是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 即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用单、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DIDO时间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共320例患者[年龄(69.6±10.2)岁]纳入研究, 基线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4(11, 18)分,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为8(7, 9)分, DIDO中位时间为76(50, 120)min, 在整体人群中DIDO并不是EVT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但在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发病-再通时间≤300 min)中, DIDO(OR=1.030, 95%CI 1.001~1.059, P...  相似文献   
8.
骨脂肪瘤罕见,占全部骨肿瘤的0.1%[1]。发生于肋骨部位极罕见,2009年我们收治1例,同时复习以"肋骨脂肪瘤"为关键词检索的相关文献,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发现右前胸肿块6月余。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右前胸第四肋软骨处可触及"花生米"大小肿块,质硬、固定;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无阳性发现。胸部X线未见异  相似文献   
9.
郭亚鹏  曾新艳  康强 《海南医学》2012,23(3):140-141
肺大疱进行性增大,挤压正常肺组织,肺大疱区肺纹理消失,故称为消失肺综合征,此概念首先于1937年由放射学家Burke[1]提出.此疾病临床上少见,我院于2010年12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27岁.体检X线发现右肺巨大肺大疱3d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右上肺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示:右侧肺上中肺野透亮增加,约占右侧60%,余肺组织受压明显.胸部CT示:双上肺示多个囊状透亮影;右侧为著,其中大者约10.3 cm×8.4 cm,周边肺组织、血管纹理受压改变;余肺野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气管、主支气管通畅,符合消失肺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与临床不明原因脑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48例不明原因脑炎患者,25例诊断丙型肝炎患者及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脑脊液.结果:48例脑炎患者,有6例HCV-E1基因片段检测为阳性,其余42例及25例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者均阴性(12.5% P<0.05).基因测序结果与标准毒株对比,证明为HCV-E1基因片.结论:HCV与部分临床原因不明脑炎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