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调动和激活韧带与肌腱细胞群是有效修复损伤韧带与肌腱的关键,通过对韧带与肌腱细胞可能存在的不同群进行分离,对韧带与肌腱组织正常结构的维护及损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比较经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出来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增殖,细胞复制性衰老与表面标记物表达。 方法:分别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对成年SD大鼠的髌韧带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比较该两种方法得到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生长曲线,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细胞复制性衰老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两种分离方法分离所得的髌韧带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表面标记物及复制性衰老均存在差异。提示髌韧带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群,且不同群的髌韧带细胞可能在髌韧带正常功能与修复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韧带;肌腱;损伤;修复;韧带细胞  相似文献   
2.
背景: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是实施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示踪,是研究其移行、分化的规律与机制并进一步阐明再生潜能、疗效的关键。目的:探讨经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在细胞表型、增殖能力、心肌分化潜能是否存在的影响。方法:应用核转染技术利用U-23程序将编码maxGFP报告基因的载体对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转染,应用MTT法对核转染前后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使用3μmol/L5-氮胞苷对核转染前后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向心肌分化诱导,并利用RT-PCR对向心肌分化的特异性标记物GATA4与MLC-2v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成年SD大鼠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结扎模型,对使用经maxGFP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施心内注射并于注射后的第2天和第7天对经注射心脏行冰冻切片并观察maxGFP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核转染24h后,第47代及第119代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的转染率为49.4%和43.1%,转染后5h,开始出现呈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经核转染后仍能保持小圆球形、可贴壁、呈克隆样生长。MTT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后第47代及第119代均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核转染前第47代及119代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8.57,10.28h;核转染后分别为9.42,10.42h,各代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1,P=0.774)。RT-PCR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核转染后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上述2个向心肌分化指标于转染前后变化并不明显。体内实验结果:心内注射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第2天及第7天可在经注射心肌中发现有少量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提示,核转染可快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仍能保持其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及向心肌分化潜能,然而,经maxGFP基因核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移植入心肌后只有少数细胞能表达经转染基因。  相似文献   
3.
核转染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是实施细胞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对成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的示踪,是研究其移行、分化的规律与机制并进一步阐明再生潜能、疗效的关键。目的:探讨经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在细胞表型、增殖能力、心肌分化潜能是否存在的影响。方法:应用核转染技术利用U-23程序将编码maxGFP报告基因的载体对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转染,应用MTT法对核转染前后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使用3μmol/L5-氮胞苷对核转染前后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进行向心肌分化诱导,并利用RT-PCR对向心肌分化的特异性标记物GATA4与MLC-2v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成年SD大鼠心肌梗死左前降支结扎模型,对使用经maxGFP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施心内注射并于注射后的第2天和第7天对经注射心脏行冰冻切片并观察maxGFP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核转染24h后,第47代及第119代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的转染率为49.4%和43.1%,转染后5h,开始出现呈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经核转染后仍能保持小圆球形、可贴壁、呈克隆样生长。MTT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后第47代及第119代均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核转染前第47代及119代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8.57,10.28h;核转染后分别为9.42,10.42h,各代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1,P=0.774)。RT-PCR检测结果显示:核转染前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核转染后5-氮胞苷处理前后均表达GATA4,处理后MLC-2v条带更强,上述2个向心肌分化指标于转染前后变化并不明显。体内实验结果:心内注射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第2天及第7天可在经注射心肌中发现有少量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提示,核转染可快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经核转染后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仍能保持其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及向心肌分化潜能,然而,经maxGFP基因核转染的成体骨髓呈克隆样干细胞,移植入心肌后只有少数细胞能表达经转染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自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招募18~70岁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23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资料,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胰岛功能及糖化血...  相似文献   
5.
背景:过往研究已证实:心肌缺血前或缺血时心肌内注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基因载体均可以明显减小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但心肌梗死后才经静脉使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基因载体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所知甚少。 目的:进一步验证对心肌缺血后,经静脉注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质粒phPDGF-B对缺血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 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于结扎后30 min,雌、雄实验组静脉注射phPDGF-B质粒;雌、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PBS。2周后,进行常规的Masson,s Trichrome染色,对缺血心肌梗死区面积、纤维化及心室几何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大鼠静脉使用phPDGF-B质粒2周后,雌、雄实验组的心肌梗死的面积均明显小于雌、雄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梗死区存活的心肌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雌、雄实验组梗死区纤维化面积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梗死区胶原沉积的密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梗死边缘区的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梗死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结果证实,在心肌缺血30 min,经静脉使用phPDGF-B质粒对梗死区心肌细胞存活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减小缺血心肌的坏死面积,同时能有限度地改善存在心肌梗死的左心室重构,以及减小梗死区的纤维化程度,且上述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受体TrkB在心脏与骨骼肌内皮细胞存在表达,在心脏血管系统的发育中及骨骼肌缺血时能有效促进血管新生,但其促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应用针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的shiRNA质粒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转染,观察TrkB 3种亚型的表达及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rkB通路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使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TrkB的3个亚型,TrkB-FL、TrkB-T1及TrkB-T2 mRNA的表达,并观察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应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后,TrkB 3种亚型在转染后的4 d内mRNA表达均下降(P < 0.05或P < 0.01),且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变慢。说明TrkB-shiRNA质粒可沉默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rkB-FL、TrkB-T1及TrkB-T2的表达,且TrkB表达被抑制可能会影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TrkB-shiRNA质粒转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受体TrkB在心脏与骨骼肌内皮细胞存在表达,在心脏血管系统的发育中及骨骼肌缺血时能有效促进血管新生,但其促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应用针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的shiRNA质粒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转染,观察TrkB 3种亚型的表达及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rkB通路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TrkB的3个亚型,TrkB-FL、TrkB-T1及TrkB、T2 mRNA的表达,并观察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应用TrkB-shiRNA质粒转染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后,TrkB 3种亚型在转染后的4 d内mRNA表达均下降(P<0.05或P<0.01),且经转染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变慢.说明TrkB-shiRNA质粒可沉默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rkB-FL、TrkB-T1及TrkB-T2的表达,且TrkB表达被抑制可能会影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老先生,老伴去世多年,孤独一人生活,已退休两年了。近来儿女发现他越来越难以应付日常生活,平时不愿做饭,懒得外出,说“碰上熟人不愿和他们讲话”。有时儿女去帮他料理家务,他认为是故意翻他的东西,常说:“钱丢了,谁拿走了?”但过后又找到了,叫人哭笑不得。他年轻时不这么小气,也不这样不讲理,但近一年来每逢见到儿女,总是落泪或是激动不能自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餐后血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86名年龄≥40岁健康体检者测定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血压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随即口服含75g葡萄糖液300ml(已确诊糖尿病者除外),2h后再次抽血测血糖。结果该组健康体检者结合餐后血糖值比单凭空腹血糖值,糖尿病的诊断率提高31.32%,同时发现糖耐量低减者130名,发生率6.23%。糖耐量低减人群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尿酸、血压和BMI高于正常人群。结论对年龄≥40岁健康体检者,推广餐后血糖检查可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人群。糖耐量低减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高BMI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已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背景:心脏Telocytes可能是心肌细胞及心脏内源性干细胞的联系及支持细胞,在心肌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和心室重构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Telocytes在心脏中的分布与相应的功能所知甚少。 目的:观察Telocytes在大鼠心脏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方法:取成年SD雌性大鼠心脏,行横断面连续冰冻切片,分别取心脏心底部、心脏中间部、心房-心耳部分的代表性切面进行抗c-kit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elocytes在心脏的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结果发现心底部(26个/mm2)和心房-心耳部(20个/mm2)的Telocytes密度明显多于中间部(9个/mm2)。上述三个代表性横断面,其心肌外层区域Telocytes密度(心底部:18个/mm2;中间部:5个/mm2;心房-心耳部:13个/mm2)显著多于心肌内层区域(心底部:7个/mm2;中间部:4个/mm2;心房-心耳部:7个/mm2)。结果提示心脏Telocytes在心脏不同部分的分布不同,可能与心肌细胞及其内源性干细胞在上述区域分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