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捕获的高通量DNA检测技术,无需核酸提取,适用于不同样品的各种应用,以提供遗传分析有力的技术手段。方法全血、唾液、干血斑和口腔拭子等样品裂解后释放DNA,经热变性后,通过与一系列特异探针杂交使靶DNA被捕获至96孔板;洗去未结合探针后,直接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扩增(qPCR),或用酶连接连续排列的杂交探针,形成两端为特定序列的单链DNA模板,最后用通用引物进行qPCR分析;以全血中P16基因为靶标评估免提核酸技术的DNA检测效果,并将其应用于全血、血清及干血片样品中寄生虫DNA的检测,评估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评估了不同储藏方法下唾液及口腔拭子DNA检测的稳定性。结果成功应用于全血、干血斑、唾液、口腔拭子等多种样品的DNA检测;无需核酸提取,唾液及拭子样品在室温及4℃下保存15 d后检测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该方法对疟原虫的检测下限低至0.06个疟原虫/μL,较传统镜检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准确检测到被感染样品中的寄生虫DNA。结论建立了无需核酸提取的高通量DNA检测技术,适用于不同样本类型及靶标检测,为大规模基因筛查分析提供一个灵敏、高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利用循环冲击的配液原理设计的一套集中配制、输送透析液一体机。它能提高透析配液效率,提高配液质量,减少透析液在配制、存储、运输过程中细菌污染的机会和消耗的大量人力。同时,这套装置还可做消毒机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消除致热原、内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郑直  虞人杰 《新生儿科杂志》2003,18(6):244-246,286
为了解乳糖吸收不良在新生儿早期的分布状况,本文采用醋酸铅半定量法测定了86例早期新生儿(足月儿74例、早产儿12例)的粪便乳糖及粪便pH值,结果提示:LM(乳糖吸收不良)在早期新生儿中发生率较高,达39.5%,而LI(乳糖不耐受)发生率为5.8%,说明大部分乳糖吸收不良的新生儿不伴有消化道症状。进一步分析,LM/LI的发生与分娩方式、围产期缺氧史、孕周、喂养史及性别均无关。本文随访了全部5例LI患儿,虽未经治疗,腹泻、腹胀症状多在2—3周内消失,最长1例症状持续至6周,生后3-4个月时复查粪便乳糖均转阴,同时生长发育良好。故新生儿早期的LM/LI系一个暂时性的缺乏,发育性的过程,考虑与肠粘膜发育不够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2008年就我会制定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与常用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600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与SF-36的信度(Cronbach′α=0.76)相比,CQQC的信度更好(Cronbach’α=0.91),二者的效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4,P〈0.01)。目的:公布CQQC,报告CQQC测定的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常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跨全国各大区的20个城市29所医院的,包括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8267名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建立全国常模,并比较性别、年龄、运动、心理状态、教育、家庭以及医疗条件所致的影响。结果:这次CQQC常模测定:(1)正常人平均得分为(93.93±26.53)分;(2)高血压患者平均得分为(76.61±25.84),高血压3级患者生活质量(68.15±21.85)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级患者(P〈0.01);(3)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得分为(63.46±21.4),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55.38±18.68)最差(P〈0.01);(4)CHF患者的的平均得分为(40.51±17.16),显著低于高血压和和冠心病患者(P〈0.01);(5)影响因素:①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总体得分为(71.19±27.66)分,男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01),正常人生活质量男性得分(96.54±28.15),显著多于女性(89.99±23.35),P〈0.001;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减少(P〈0.001),除≥70岁组,其他各年龄组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三组除部分亚组(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3级,隐匿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外,男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②运动:参加运动者的得分(78.72±25.49)非常显著高于未参加运动者(60.78±27.16,P〈0.001);③心理:心理健康者的得分(86.53±23.22)非常显著高于心理有障碍者(52.64±20.26,P〈0.001);④其他: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庭成员为1个人的得分明显低于2人和≥3人家庭的得分(P〈0.001)。结论:本研究样本量大,数据可靠;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能反映年龄、性别、疾病、运动、心理、家庭、受教育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条目简短明了,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脑损伤发病情况并分析其高危因素,以探讨改善神经发育预后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NICU收治的326例VLBWI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脑损伤组(132例)与无脑损伤组(194例)在一般情况、高危围生因素、早产儿合并症和呼吸支持治疗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6例VLBWI中,发生早产儿脑损伤132例,发生率40.49%;其中出血性脑损伤80例(24.54%,80/326),包括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66例(20.25%,66/326)(Ⅰ~Ⅱ级41例、Ⅲ~Ⅳ级25例),非出血性脑损伤52例(15.95%,52/326),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6例(14.11%,46/326).脑损伤组及无脑损伤组的一般资料显示,除性别外,胎龄、胎数、出生体重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间高危围生因素、早产儿合并症及呼吸支持治疗共28个因素的分布,结果提示在窒息、绒毛膜羊膜炎、产前激素使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呼吸暂停、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低血压、酸中毒、低碳酸血症、贫血、高血糖、血小板减少、高频通气、宫外发育迟缓1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激素使用与脑损伤发生呈负相关,绒毛膜羊膜炎、酸中毒和动脉导管未闭与脑损伤发生呈正相关,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分别增加了0.108、7.222、3.045和4.565倍.结论 VLBWI的实际病死率及脑损伤发生率仍较高.绒毛膜羊膜炎、动脉导管未闭和酸中毒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产前激素可预防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在VLBWI的围生期管理中应高度重视这些影响因素,以降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充分稀释后给药,缓慢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均匀混合后给药,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颈总动脉内径(CCA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椎动脉收缩期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ADL评分、LDL-C/HDL-C值、hs-CRP、PCT、Cys-C、Hcy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两组双侧椎动脉Vs、Vd值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ADL评分、双侧CCAD、CIMT值、LDL-C/HDL-C值、hs-CRP、PCT、Cys-C、Hc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状态,减轻组织损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行腹膜透析管复位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腹透中心收治的33例经常规保守治疗后,腹透液进出仍然不通畅,并确诊为导管持续性移位,须行手术复位腹膜透析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腹腔镜下腹透导管复位术的效果。结果33例导管持续性移位的患者均采用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复位。术中所见多为单纯导管移位(21/33,63.6%),腹腔镜直视下将腹膜透析管直接放至膀胱直肠陷窝或子宫直肠陷窝,并加用不可吸收线将导管固定于邻近腹壁,以减少再次移位的可能性;其次为大网膜包裹(12/33,36.4%),腹腔镜直视下钝性分离包裹于导管上的大网膜,后续操作步骤同单纯导管移位者。全部33例患者均用上述技术成功复位,手术时间维持在30~45 min,平均出血量约5~10 m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行腹膜透析,伤口处无渗液、漏液,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50个月,33例患者均可正常进行腹膜透析,未再出现导管移位。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复位定位准确,切口小,易于愈合,合理运用可显著提高腹膜透析技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郑直  段鑫  王勇  李明杰 《腹部外科》2014,(3):176-1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并发症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78例LS患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溶血性贫血5例,脾囊肿6例,脾血管瘤4例,外伤性脾血肿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3例.术前行脾脏64排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回顾性研究LS的并发症并进行总结.结果 78例LS中转开腹5例,1例进行二次剖腹探查手术,3例脾窝感染和2例胰瘘,迟发型胃瘘1例,脾组织残留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LS在经过30例以上的经验积累,其并发症可以显著的减少,精细的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是保证手术安全的操作基础.只要经验足够,L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婴儿特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期的维生素K缺乏症,分为新生儿出血性疾患(新生儿黑粪症)和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由于肝脏不成熟造成凝血因子形成障碍者,多是维生素K缺乏症。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是过了新生儿黑粪定时期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总称,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的是以生后1~2个月发病、母乳喂养、颅内出血为三个主要特征。它占此年龄组颅内出血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一例温度报警现象,经过原理分析与检修,最终找出故障原因为平衡膜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