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Wallenberg综合征又因其病变都位在延髓外侧故又称延髓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ome)现将本人自1991~1994年收治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41岁,因眩晕、吞咽困难、呛咳1天于1991年3月6日入院.查体;血压16/10kPa,声音嘶哑,右侧软腭麻痹,右侧Horner征(+),右面部及左肢体痛温觉消失,四肢肌力正常。脑CT未见异常。 例2:男,61岁,因头痛、眩晕、呕吐、呛咳、吞咽困难6小时于1992年9月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6年.体检。血压26/16kPa、声音嘶哑、右侧软腭瘫痪,颈稍亢,右面部及左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右侧共济  相似文献   
2.
室性期前收缩显示ST段抬高呈巨R波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发作1年就诊。发作前无明显诱因,常于休息时发作,每次持续时间15~35min,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史12年,否认吸烟、糖尿病史。体检:BP160/95mmHg,心率75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4.
心肌细胞或组织对附近组织传导的兴奋或外来刺激能够发生反应而产生激动的特性称为兴奋性。一旦心肌细胞或组织发生激动反应,立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特性称为不应性,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不应期[1]。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根据心脏组织对期前刺激产生的不同反应分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以及功能不应期[2]。几乎所有的心电图概念、现象、法则,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与不应期相关。不应期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性别、年龄、神经、心率、前心动周期等。对于瞬息变化的心电图,我们往往重视了这些变化,却忽视了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心动周期改变引起相应的不应期的改变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8例前心动周期改变对其后心电图的影响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胸闷、心悸2月就诊。体检:T37.1℃,BP130,75mmHg。神志清。心界未扩大,心率75次,min,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待查。动态心电图示24h内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15530次,占总心搏的13.2%,部分呈二。四联律。3个心电图典型片段见图1。  相似文献   
6.
融合波多是两个起搏点的冲动在特定时间内传至心房或心室部位,各自控制一部分心房肌或心室肌的不完全性干扰现象。本文报道2例较罕见的融合波——窦-交室性融合波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其临床诸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 ,将CHF患者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HRV各检测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0 1)。 (2 )除SDNNindex和SDANN在CHF患者心功能Ⅲ级与Ⅳ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其余HRV各检测指标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除RV及E/A比值在心功能各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LVPW及IVS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LVd、LVs、LVPW、IVS及EF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4 )CHF组患者SDNN和TI降低与心功能NYHA分级、LVd、LVs、LVPW及IVS呈负相关 (P<0 0 5 ) ,与LVEF及E/A比值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 ,且受损和失衡的程度与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83岁,因反复头晕10年、胸闷1年余入院。血压21/10kPa(158/75mmHg),心率58bpm,主动脉瓣区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浊音界正常。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电图示:PP规则,频率91bpm,房室2:1传导,PR为0.18s、QRS波形态变化为由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斗不完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对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将MBPS值≥35 mm Hg列入MBPS组(32例),MBPS值<35 mm Hg列入非MBPS(48例),计算患者的高血压病程、身高体质指数(BMI),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通过心电图测量患者左心室电压,通过心脏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分析两组的MBPS值,分析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危险因素,分析MBPS与LVH的关系及危险性.结果 两组患者BMI、TC、TG、HDL-C、LDL-C和F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高血压病程为(22.69±4.32)年,非MBPS组为(17.42±4.5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组左心室电压为(5.03±0.46) mV,非MBPS组为(4.76±0.53)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血压分别为(139.66±3.09)、(76.86±4.15)、(108.25±3.17)mmHg,非MBPS组分别为(138.08±2.07)、(75.02±4.34)、(107.42±3.19) mmHg,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与24h平均血压高于非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BPS组LVMI为(123.44±3.35)g/m2,非MBPS组为(121.60±3.27)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BPS组MBPS值为(37.44±1.66)mm Hg,非MBPS组为(24.67±4.11)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组LVH的发生率(56.25%)高于非MBPS组(29.常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有MBPS比非MBPS者风险高1.10倍.结论 MBPS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有MBPS者更易发生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