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FAI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Inside-out组,由中央到外周;Outside-in组,由外周到中央。Inside-out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9.8±7.6)岁;Outside-in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9.5±9.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侧别、撞击类型、病程、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术后髋关节改良Harris (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和NAH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ide-out组术后4例出现神经牵拉伤,3例医源性损伤;而Outside-in组仅1例神经牵拉伤。Inside-ou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utside-in组(16.7% vs 4.2%,χ2=5.400,P=0.020)。结论:Inside-out和Outside-in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FAI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相对于Inside-out技术,Outside-in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评估双骨道四袢与单骨道双袢固定修复急性肩锁关节Rockwood Ⅴ型脱位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关节镜下双骨道四袢与单骨道双袢固定修复急性肩锁关节Rockwood Ⅴ型脱位的所有患者,其中入选82例手术患者,四袢双骨道组与双袢单骨道组各41例。术后2年内随访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患者恢复运动时间、恢复运动患者数量、Constant功能评分、Karlsson肩锁关节功能评分,并通过影像学观察评估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 结果术后2年内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四袢双骨道组患侧平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与双袢单骨道组对比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袢单骨道组患者健侧平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与患侧对比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四袢双骨道组患者健侧平均喙锁关节和肩锁关节的间隙与患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患肢疼痛均有明显减轻,术前与术后VA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袢双骨道组重返运动的时间较双袢单骨道组明显缩短,重返患者数目明显多于双袢单骨道组,且Constant功能评分、Karlsson肩锁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双袢单骨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袢双骨道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双袢单骨道组。 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双骨道四袢固定治疗Rockwood V型脱位,方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较双袢单骨道固定效果更佳,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Rockwood V型脱位损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止吐及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的鸡尾酒镇痛疗法可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但也有研究认为类固醇可增加术后感染、髌腱断裂等风险。因此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后运用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数据库2019年4月前的文献,收集所有膝关节置换后局部运用类固醇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单独使用Cochrane 5.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820例患者;②Meta分析显示:类固醇组术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2,95%CI(-2.94,-0.10),P=0.04],术后第1,2,3,4,5天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MD=11.57,95%CI(9.85,13.30),P<0.000 01;MD=9.03,95%CI(6.67,11.38),P<0.000 01:MD=5.73,95%CI(0.85,10.60),P=0.02:MD=5.53,95%CI(0.68.10.38),P=0.03;MD=5.90.95%CI(0.87.10.93),P=0.02],吗啡使用量少于对照组[MD=-7.94,95%CI(-14.35,-1.53),P=0.02],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MD=-0.98,95%CI(-1.25,-0.71),P<0.000 01],直腿抬高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MD=0.65,95%CI(-0.86,0.44),P<0.000 01],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WMD=-4.82,95%CI(7.41,2.23),P=0.000 3];两组膝关节K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周围运用含类固醇的鸡尾酒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O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多因素疾病, 其病理改变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 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然而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难以避免其发展至末期行关节置换, 因此亟需在其早期控制甚至逆转病情的治疗方案而非仅传统的姑息疗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抗衰老基因Sirtuins家族中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成员, 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延缓衰老、抵抗应激反应、参与新陈代谢等重要作用, 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药物设计靶标之一。本文综述SIRT1在骨关节炎中维持软骨稳态的研究进展, 以期提升对SIRT1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认识, 更好地指导日后开辟治疗骨关节炎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背景: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其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研究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3年3月9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对照试验。 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7个,累计研究对象41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准化标准差[SMD]-0.74)和 WOMAC 疼痛评分(标准化标准差[SMD]-0.3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泥浴疗法可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症状。但此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
  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 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病毒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以1 MOI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与脂代谢有关的基因表达出现明显的异常,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0、11、12、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B型清道夫受体、HMG-CoA合成酶、HMG-CoA还原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及脂肪酶合成酶等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有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M和载脂蛋白H等基因。结论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A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是与人体衰老相关的两大退行性疾病,国内外针对其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至今仍未得出统一结论。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 855名研究对象,同时测量骨密度和双膝正位片,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应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来评估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校正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总能量摄入量、平均钙摄入量、营养素补充剂和钙补充剂摄入量等,发现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呈正相关。在女性亚组中,这一相关性仍然成立,男性亚组则不具有相关性。证实在女性人群中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的正相关性,提示骨密度可能为膝骨关节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超声疗法被推荐为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运动能力丧失的理疗方法之一。但其对于治疗骨关节疼痛的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8个。8篇文献中6篇文献同时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评价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效果,1篇文献仅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1篇文献仅用了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将此文献中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数值转换成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数值进行数据分析。累计研究对象5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准化均值差:-0.51;95%置信区间:-0.68,-0.33;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超声波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用的钢板置入固定形式,其固定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2年8月25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使用RevMan 5.2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12个,累计9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入路钢板置入固定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掌侧入路置入钢板置入固定比背侧入路置入钢板固易发生神经病变[相对危险度=2.19,95%置信区间:1.27-3.76,P〈0.05]与腕管综合征[相对危险度=4.56,95%置信区间(1.02-20.44),P〈0.05],较少发生肌腱刺激症[相对危险度=0.38,95%置信区间(0.17-0.86),P〈0.05]。结果说明,与掌侧入路钢板置入相比,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后并发神经病变与腕管综合征的概率较低,而肌腱刺激症则较高,而其他并发症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