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患者血栓形成和(或)病态妊娠、血中存在抗磷脂抗体为临床特征.β2糖蛋白Ⅰ是该病的主要自身抗原,它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构想变化和氧化还原修饰等特性使得它在疾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它与其自身抗体结合交联触发靶细胞外和胞内信号通路,引起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进一步明确β2糖蛋白Ⅰ与其抗体间相互作用、该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液稳态失衡的具体机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针对抗磷脂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剂对化疗后脱发的影响。方法:建立化疗后脱发C57BL/6小鼠动物模型,中药组小鼠给予中药混合煎剂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小鼠毛发脱落和再生情况。拔毛后第13天背部拔毛区取材,观察毛囊组织学变化,同时TUNEL法检测毛囊内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对照组小鼠于拔毛后第13天出现明显的弥漫性脱毛,1.0天后中药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脱毛,中药组小鼠毛发再生比对照组提前3天。组织学上,拔毛后第13天对照组毛囊多为退行早期向退行中期转化,中药组多为生长Ⅵ期和退行早期毛囊。TUNEL法显示拔毛后第13天中药组小鼠比对照组小鼠毛囊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结论: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刹可减缓化疗药导致的生长期毛囊细胞凋亡和退行性变,加速毛发再生,对化疗后脱发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CD47分子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其与整合素配体、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相结合,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SIRP-α相互作用,传递抑制性调节信号,参与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发病,且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CD47的结构及免疫调节功能、CD47在肿瘤治疗中的机制、CD47与恶性血液病以及CD47与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梅毒治疗后血清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26例HIV阴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驱梅治疗1年后血清痊愈或血清固定发生的情况,对影响血清固定的患者年龄、病期、性别、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始滴度、治疗用药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26例患者中,154例(68.1%)血清痊愈,72例(31.9%)发生血清固定,随着病期延长,血清固定发生率增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驱梅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的因素包括:女性患者(OR=2.517,95%CI:1.159~5.464)、初始RPR滴度≤1:16(OR=4.370,95%C1:1.311-14.562)和非苄星青霉素治疗(OR=4.959,95%CI:1.650-14.901),而与血清学痊愈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患者和年轻患者(≤25岁)(均P〈0.05)。结论梅毒治疗后血清学痊愈或固定与患者病期、性别、年龄、RPR基线滴度、治疗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在我们皮肤科就诊的4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潜伏期1-3周。主要表现发热(100.00%,45/45)、头痛(28.89%,13/45)、肌痛(55.56%, 25/45)、皮损(100.00%,45/45)、疲倦(71.11%,32/45)、胃肠道症状(35.55%,16/45)。37例(82.22%)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斑和斑丘疹。特征性皮损是所有患者出现焦痂,好发于胸部(28.89%,13/45)、腹部(24.44%,11/45)、腋下(11.11%,5/45)和外阴(8.89%,4/45)。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皮肤焦痂溃疡性损害是本病的特征性皮肤表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证实生长期毛囊为免疫赦免部位 ,生长期毛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分子表达呈阴性。斑秃主要累及生长期毛囊 ,以毛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毛囊上皮细胞异常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和Ⅱ分子为特征。因此 ,目前认为斑秃发病与生长期毛囊丧失免疫赦免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证实生长期毛囊为免疫赦免部位,生长期毛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 分子表达呈阴性。斑秃主要累及生长期毛囊,以毛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毛囊上皮细胞异常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和Ⅱ分子为特征。因此,目前认为斑秃发病与生长期毛囊丧失免疫赦免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三叉神经营养性综合征。55岁男性患者,右三叉神经第2分支支配区域患带状疱疹,3周后仍有局部疼痛,且右鼻翼部皮损进行性溃烂。查体:右鼻翼6mm×4mm大小三角形溃疡,神经系统检查示右眼裂至口裂之间皮肤痛、温觉减退。5个月后复诊,右颜面部皮肤仍瘙痒,右鼻翼溃疡未缩小。诊断:三叉神经营养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中药黄芪、女贞子、人参促毛发生长的在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中药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剂促进C57BL/6小鼠毛发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中药组小鼠给予中药混合煎剂口饲,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鼠背部皮肤颜色变化和毛发生长情况。同时在光镜下观察小鼠毛囊组织学变化及毛囊内细胞的凋亡的状况。结果:中药组小鼠饲饮中药煎剂后背部皮肤颜色由粉红色变为黑色比对照组提前了1d,背部皮肤颜色由黑色变为灰黑色比对照组延长了1.5d。组织学上,拔毛后第18天对照组小鼠毛囊处于退行中晚期,而中药组仍为生长Ⅵ期和退行早期毛囊。中药组小鼠毛囊内凋亡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减少(P<0.001)。结论:黄芪、女贞子、人参混合煎剂促毛发生长作用可能与抑制退行期毛囊内细胞凋亡,诱导和延长C57BL小鼠毛发的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