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ERG的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朝霞 《眼科研究》1996,14(2):124-127
为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ERG的改变,对35例(35眼)患者进行手术前后ERG检测,结果表明;(1)视网膜脱离术前ERGa、b波幅明显低于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而无脱离者。(2)手术复位后ERGa、b波幅随时间延长逐渐回升。(3)视网膜脱离范围二个象限以内者ERGa、b波幅回升高于二象限以上者。(4)手术范围一个象限以内者与超过一个象限者相比前者ERG恢复优于后者。(5)视网膜脱离时间2月以内与超过2月相比,ERG恢复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果证实视网膜脱离术后ERG恢复与手术后时间、脱离范围、病程及手术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20只眼进行常规检眼镜眼底及Goldmann三面镜联合巩膜压陷检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激光光凝,或巩膜冷凝外加压手术治疗,并随访1~5年。结果:共lO例,年龄17~32岁,8例为双眼患病,病变位于颞下,双侧对称。11眼同时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3眼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及锯齿缘断离,1眼仅有前部视网膜劈裂,3眼仅有锯齿缘断离其中2眼合并视网膜脱离。13眼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采用巩膜冷凝外加压术,全部一次治愈,5眼行激光封闭锯齿缘断离及劈裂区。随访期间未见视网膜脱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达那康 )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 5 0例 ( 5 0眼 )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达那康用药组和对照组。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第 1、2、4和第 8周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的改变。结果 视网膜脱离术前对照组和用药组的年龄、性别和视网膜脱离病程均具有可比性。与术后第 1周的ERGb波相比较 ,用药组第 2周ERGb即有显著的改变 ,而对照组在第 8周ERGb波才有显著的改变。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改变用药组在术后第 4周才有显著的改变 ,而对照组在术后第8周才有显著的改变。结论 达那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泌型糖蛋白Reelin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大鼠RGC-5分为对照组、NMDA组、Reelin类似物组、Reelin阴性对照组和Reelin抑制物组。对照组细胞用含双抗的氨基酸双抗培养基培养,NMDA组在对照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100 μmol·L-1 NMDA后进行细胞培养,Reelin类似物组、Reelin阴性对照组和Reelin抑制物组在NMDA组细胞培养基的基础上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Reelin类似物、阴性对照和抑制物转染RGC-5,共同孵育24 h。用Annexin V FITC/碘化丙啶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Reelin、磷酸化-Tau蛋白(p-Tau)、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和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RGC-5细胞凋亡率为(9.30±0.74)%,NMDA组为(25.40±1.13)%,NMD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1,P<0.001)。NMDA组RGC-5内Reel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Tau、GSK-3β和CDK5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Reelin类似物组细胞凋亡率为(9.23±0.24)%,低于Reelin阴性对照组[(14.33±1.02)%]和Reelin抑制物组[(26.81±1.15)%],各组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eelin类似物组RGC-5内p-Tau、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Reelin阴性对照组和Reelin抑制物组,Reelin抑制物组RGC-5内p-Tau、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Reelin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DK5蛋白表达水平在3组中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elin对NMDA 诱导损伤的RGC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下调GSK-3β表达抑制Tau蛋白磷酸化,进一步抑制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的要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110例(110眼)的临床结果,对术中处理裂孔边缘粘连牵引、重水应用、气液交换吸出网膜下液、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惰性气体充填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性研究。结果1.行施玻璃体手术后裂孔封闭视网膜脱离复位一次性成功者共93例(84.6%)。其中5例因裂孔封闭不全随即再次手术治愈。12例在随访中发现有新裂孔形成,视网膜再脱离,7例接受再次手术治愈。2例激光光凝治愈。2.术中42例用重水压平视网膜行裂孔边缘处膜切除,其中35例治愈(83.3%);68例直接行膜切除松解牵引灶,其中58例治愈(85.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x2=0.072P>0.05)。3.在裂孔处行气液交换内放液,其中47例全气液交换40例治愈(85.1%);63例行部分气液交换以裂孔贴附为准,其中53例治愈(84.1%)。二者无统计学差异(x2=0.13P>0.05)。4.气液交换后用激光封闭裂孔34例,其中24例治愈(70.58%),用巩膜外冷凝法76例,其中69例治愈(90.78%)。二者相比冷凝的效果好(x2=5.48P<0.05)。结论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手术重点在切除裂孔边缘粘连牵引,应用重水和气液交换以裂孔贴附为度。冷凝比激光封闭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
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恶性程度高,早期常出现肺部转移,预后不佳.我科自1997年4月开展新辅助化疗,为保肢手术提供条件.此方法具有化疗剂量大、间隔时间短的特点,有一定风险,故护理观察需认真仔细.现结合临床浅谈护理体会如下.1 治疗方法行大剂量化疗,内服中药,根据不同情况行保肢或截肢手术.化疗药物选用阿霉素(ADM)、顺铂(DDP)、甲氨喋呤(MTX)、异环磷酰胺(IFO)4种药物.使用剂量为甲氨喋呤8g*m-2(10岁以下)、12g*m-2(10岁以上),顺铂100mg*m-2,异环磷酰胺2g*m-2(连用5天),阿霉素60mg*m-2(分2天用).使用间隔时间为1~2周.强调术前化疗,可有效扑灭肺内微小转移灶,提高生存率,为保肢手术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切除缘,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例视网膜血管炎病人,临床表现,眼底血管荧光照影,符合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大剂量激素治疗有效,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2,8:38-39)  相似文献   
8.
复方中药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的增殖活化,因此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免疫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使抗恶性肿瘤和慢性感染性疾病有了新的希望,大量的研究已初步表明提取中药成分可通过诱导机体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调节免疫。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术治疗严重并发症视网膜中央动脉缺血赵朝霞李舒菌李蕴随在各种不同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中,巩膜环扎术以其适宜于多象限裂孔及变性区改变、玻璃体一定程度浓缩牵引、手术操作简便及效果良好为特点,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然而此手术有不同的并发症,最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同期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中医辨证分型血热症10例(观察1组)、血瘀症10例(观察2组)、血燥症10例(观察3组)。均取外周血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成熟后分为2份,一份为空白对照组;另一份接观察1组、2组、3组分别加入凉血活血汤、活血散瘀汤、养血解毒汤,剂量为30ml/L。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1—3组IL-12、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1β水平明显升高,观察2组、3组IL-4水平亦明显升高。结论中药可通过改变DC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机体Th1/Th2平衡,此为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