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6~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掌握湖北省流脑的变迁规律。方法对2006~2010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对所有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进行Nm种属特异性荧光PCR检测;对健康人群血清,运用血清杀菌试验(SBA)进行C群杀菌力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2007年湖北省Nm以B群为主,2008~2010年以来C群为优势菌群;对青霉素等6种抗生素均敏感,但对环丙沙星、米诺环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4种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湖北省B群Nm菌株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未发现明显优势的克隆群,C群优势病原株为ST-4821型。RT-PCR检测(988份脑脊液)确诊29例流脑病例,其中C群22例,A群2例、B群5例。C群杀菌力总保护率(抗体滴度≥1︰8)为38.10%。结论湖北省流脑菌株发生了从B群散发到C群流行的变迁,人群对C群Nm的免疫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湖北省第二类疫苗采购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效果。方法建立全省第二类疫苗采购系统平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第二类疫苗网上采购、分发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1-10月全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搭建的采购系统向直接挂网的生产企业发出的第二类疫苗订购数为7 390 359支(瓶),企业实际发货数占订购数的87.71%,CDC收货数占企业发货数的93.25%。2017年10月省级通过系统同时组织完成了2017-2018年度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企业申报疫苗品种129个,其中审核通过121个,全部谈判议价成功;在议价前交易的94个品种中,63.83%的品种议价后价格降低,从11月开始县级CDC根据省级采购价格在系统上进行第二类疫苗采购。结论湖北省第二类疫苗采取先县级网上采购后省级组织集中采购的方式是可行的、高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 结果 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 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 阳性率在地区(HBsAg: χ2=60.430,P=0.000; HBsAb: 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 χ2=109.341,P=0.000; HBsAb: 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 χ2=70.919,P=0.000; HBsAb: 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 χ2=36.725,P=0.000; HBsAb: 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 结论 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群脊灰免疫水平,为脊灰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 - 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8个县(市、区)健康人群640人开展脊灰抗体水平监测,使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NA)(Ⅰ型和Ⅲ型抗体),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脊灰抗体阳性率。结果 脊灰Ⅰ型抗体:全人群阳性率为93.44%,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0,P>0.05),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371,P<0.01),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13,P<0.01),年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264,P<0.01),7岁以上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偏低(≤92.50%),随州市阳性率偏低(75.00%);脊灰Ⅲ型抗体:全人群阳性率为92.81%,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74,P>0.05),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51,P<0.05),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753,P>0.05),年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713,P<0.05),2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偏低(86.25%),鄂州市和随州市阳性率偏低(81.25%、85.00%)。结论 持续做好脊灰常规免疫和适时的补充免疫,进一步提高地区和重点人群免疫覆盖率,有利于降低脊灰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湖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运行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按时完成CIIMS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实现全省范围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的目标。方法采取听汇报、现场实地调查、走访儿童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省CIIMS建设情况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评估。结果湖北省所有乡镇以上预防接种单位全部完成CIIMS的建设,市、县、乡系统建设的覆盖率均达到100%,各地2005年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录入率均达到95.00%以上。结论全省各市、县、乡CIIMS建设工作基本达到了国家CIIMS建设阶段性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主要存在系统平台建设滞后,系统维护保障不足,关键设备配备不全,需加大系统建设投入的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进一步完善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1年11月湖北省部分地区麻疹发病率突然升高的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湖北省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麻疹发病率突然升高的w市和H市所有麻疹病例, 通过查阅预防接种证了解病例麻疹疫苗接种史, 并估算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运用病例交叉研究, 电话调查监护人, 了解病例在麻疹发病前7~21d(潜伏期内)和发病前37~51 d内就诊情况。结果调查两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40例, 其中<8月龄和8~17月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分别为69/10万和72/10万), 其他年龄组发病率为0-5.8/10万。8~17月龄婴幼儿麻疹疫苗估算接种率<75%, 18月龄至3岁组接种率<90%。58%的病例在发病前7~21 d内有就医史, 而发病前37~51 d内去医疗机构的病例占14%(RR=5.4, 95%CI:2.1~14.O)。结论在麻疹疫苗接种率不达标的情况下, 儿童的医院暴露可增加麻疹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和免疫成功率情况,评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效果,于2010年抽取湖北省A县开展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监测,并在湖北省B县开展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  相似文献   
8.
2005~2007年湖北省水痘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水痘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水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2005~2007年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共报告水痘16 477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66/10万、8.26/10万、19.05/10万.病人中,4~14岁占73.30%;秋冬季发病的占52.93%.[结论]2006~2007年湖北省水痘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害发生之后,受灾群众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面临多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为保证灾区人民身体健康,在卫生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国多支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队赶赴灾区,全面开展疾病防控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第一批卫生防疫应急队共12人,5月17日到达四川地震震中映秀镇,与先后到来的其他卫生应急队配合,共同开展抗震救灾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