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厦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厦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IGF-1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表达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TUNEL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8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凋亡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VEP)无创颅内压( ICP)监测,评价其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第1、第3、第7、第14天行颅内压监测,同时检测肾功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甘露醇用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第1、第3、第7、第14天颅内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组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监测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压值,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谷氨酸(GLU)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头部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及IGF-1和GLU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GL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2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GLU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的表达增加;IGF-1可抑制GLU的分泌,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康复仪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②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功能重建康复仪治疗结合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仅单纯使用康复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治疗前后均采用Lovett徒手肌力测定和改良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③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偏瘫肢体肌力和BI指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④结论神经功能重建康复仪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补体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补体C9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补体C9在ICH后脑水肿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对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分别作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结果ICH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h达高峰。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2h开始增加(P<0.05),6h明显增加,24~72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1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8,P<0.01);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VF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ICH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表达明显增加,并证明通过CVF干预后,C9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e)、Pubmed(截至2011年12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文献90篇,筛选出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并行临床疗效判定的39篇文献(依达拉奉治疗组为1 520例,对照组为1 480例),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现有数据库的临床资料显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ACI)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同时检测血脂、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面积大小;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ACI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Lp-PLA2水平随脑梗死面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浆Lp-PLA2水平越高(P<0.05);血浆Lp-PLA2水平与性别、CRP呈正相关,与吸烟、饮酒呈负相关,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TC、TG、HDLC、LDLC、Fib、Lp(a)均无关。结论血浆Lp-PLA2升高可能是ACI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补体成分C9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探讨补体C9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 脑出血后2 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 h达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1);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6 h开始增加(P<0.05),12 h明显增加,24~72 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2 w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C9的表达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r=0.833,P<0.05);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量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表达明显增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经CVF干预后,C9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脑钠肽、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丹参川芎嗪+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各46例。持续治疗2 w,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hemerin水平,全血血流变仪分析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全血血流变学中低/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血浆BNP、AngⅡ、IL-8、TNF-α、MDA、Chemerin水平等结果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较好,这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BNP、MDA及Chemerin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加快血液流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分析,探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小时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26例溶栓病例的总有效率达65.38%;2h内、2~4.5h及4.5~6h内溶栓有效率分别为100%、53.3%及66.6%.溶栓前NIHSS评分4~10分者有效率为100%,11~20分者有效率为50%,20分以上者均无效(0%);超过80岁溶栓有效率为60%;总的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时间窗越早,溶栓前NIHSS评分越低,预后越好;高龄不是静脉溶栓绝对禁忌症;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