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胃神经鞘瘤在神经鞘瘤中的发病率很低。本文从临床表现、CT表现、超声内镜、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面对1例胃神经鞘瘤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的(系线)食管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有食管相关症状的80例患者,先后进行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食管检查耗时、食管病变检出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0例均顺利完成2种检查;食管检查平均耗时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为(226.18±110.30)s,胃镜检查为(21.28±8.0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P=0.000)。2种检查方法共检出119处食管黏膜病变,两者诊断符合率为82.4%(98/119),其中10处食管癌病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2种方法均全部检出,5处局灶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处食管早期鳞癌病灶(8处均经组织学检查确诊)2种方法均提示食管黏膜粗糙。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并发症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胃镜检查(1.3%比8.8%,x2=4.238,P=0.040),且吞咽胶囊困难发生率(P=0.022)、咽喉部不适发生率(P=0.007)及呕吐发生率(P=0.000)均明显低于胃镜检查。结论对于食管疾病诊断,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耐受,且诊断较为准确,可作为补充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胃食管疾病的检查临床上常用传统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应用优势得到广泛认识后,其无创、简便、易耐受等优点在胃食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日趋显著。本文对胶囊内镜在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部病变等胃食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癌目标筛查人群使用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胃癌目标筛查人群并愿意接受常规胃镜检查者396例,应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n=198)和对照组(n=198)。试验组在胃镜检查前口服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对照组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比较2组胃镜检查的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胃黏膜的视野清晰程度为A级134例、B级33例、C级25例、D级6例,对照组胃黏膜的视野清晰程度为A级有86例、B级48例、C级36例、D级28例,试验组视野清晰情况优于对照组(χ2=3.629,P<0.05),胃镜平均检查时间为(6.46±1.35)min短于对照组的(8.62±0.47)min(t=21.262,P<0.01),胃镜检查前恶心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101,P<0.01)。结论胃癌目标筛查人群胃镜检查前口服西甲硅油联合链霉蛋白酶,不仅可有效改善胃黏膜的视野清晰度,还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有利于提高胃黏膜病变检出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改善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吞咽困难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已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治疗的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伴吞咽困难患者4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SEMS置入治疗组及不置入SEMS的对照组,记录SEMS置入过程中及之后1周的症状及不良反应,并于3、6、12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症状、辅助检查及生存状况随访。[结果]治疗组25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SEMS,在置入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96.00%(24/25)患者置入支架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23例经给予促动力药等治疗后,仅8.69%(2/23)症状稍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64.00%、48.00%,对照组分别为30.43%、0%,治疗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21、0.000)。[结论]SEMS置入术是比较安全的治疗胃食管交界处腺癌吞咽困难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白光成像技术(WLI)和联动成像技术(LCI)来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138例成功根除HP后至少1年,使用WLI和LCI模式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A组(检测出胃癌,n=62)和NC组(未检测出胃癌,n=76)。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WLI和LCI模式下的8种内镜表现征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WLI和LCI模式下行内镜检查,CA组出现中-重度胃黏膜萎缩和地图样发红的概率明显高于NC组(WLI:77.4%和60.5%,P=0.034;67.7%和36.8%,P=0.000;LCI:79.0%和60.5%,P=0.020;79.0%和43.4%,P=0.000),CA组出现胃内规则排列的集合小静脉(RAC)的概率明显低于NC组(WLI:45.2%和84.2%,P=0.000;LCI:40.3%和82.9%,P=0.000),两组其他5种内镜征象的出现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