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是库存医疗设备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财务部门在支付货款时不论设备是否入库或下拨都直接作支出反映 ,视同进出业务都已完毕 ,没建立库存设备明细账对其进、出、存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设备进出库业务仅在调拨机构和仓库进行登记反映 ,这种内控制度极不完善 ,一旦出现资产流失就很难明确责任所在。二是差额补助资金情况反映不明晰。对医疗设备的购进 ,卫生行政部门一般都有相应的资金予以配套 ,但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处理上却仅以自己所付的部分金额作为设备进价 ,相应的补助款项被全部遗漏 ,造成经费收支不实和设备价格不实。三…  相似文献   
2.
启东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高发地区之一。年平均发病率为50/10万人口左右,每年约有600例左右新发肝癌病人。其死亡率接近发病率。1992年度我市肝癌死亡率为49.62/10万人口,占整个恶性肿瘤死亡率的30.64%。为进一步明确肝癌诊断和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以及正确地分析发病和死亡情况,因而对所有诊为肝癌的患者死后均须肝穿诊断。现将1986~1988年各乡镇医院送检的死后肝穿标本876例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肝细胞癌p53异常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分析和探讨p53异常对人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以及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手术切除HCC标本202例.分别来自启东HCC高发区和上海等一般地区,其中行二次或多次手术患者54例,组织学检测HBsAg阳性患者138例(68.3%),HBV DNA原位杂交检测阳性患者86例(42.6%),采用PCR-SSCP和RFCP技术结合免疫组化示综显示,分析p53基因5,6,7,8外显子突变及其编码蛋白的过度表达.结果 p53基因突变率为44.6%(33/74),其中89.8%(27/73)表现为点突变,18.2%(6/33)为片段性碱基缺失,长度10bp~16bp.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主要集中于外显子7和8,各与39.4%(13/33)和27.3%(9/33).外显子5和6的突变发生率各为18.2%(6/33)和15.1%(5/33).外显子7RFLP分析证实第249位密码子有颠换突变(53.8%,7/13)外,248位密码子也有点突变发生(30.8%,4/13).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53蛋白过度表达的总检出率为70.3%(142/202),pAb1801与CM-1 mAb检测P53蛋白过度表达率分别为69.5%(89/128)和67.2%(86/128),而采用DO-7和pAb240单抗检测的阳性率仅为39.8%(51/128)和19.5%(25/128).蛋白检测的地区差异明显.启东高发区肝癌的P53蛋白过度表达率为81.2%(92/114),而上海等一般地区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6.8%(50/88).p53基因突变检测与上述结果雷同,分别为57.1%(16/28)和37.1%(17/46),二者差异显著(P<0.05).并显示与HBV感染,肿瘤去分化和侵袭行为,以及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有关联.结论国人HCC p53基因突变多为非定点错义突变,外显子7上249位密码子仅为HCC常见位点之一,反映除AFB1诱变作用外,还可能有其他环境诱变因素的参与,尤其是HBV感染.由于基因-蛋白质表达上既存在一致性,也可出现不一致性,表明P53蛋白的构型变异不仅来自其编码基因的转录失常,蛋白质自身的变化更是其正常的功能失活的重要机制.地理差异反映病因与致癌机制的复杂性.采用CM-1和pAb1801株mAb检测P53蛋白的过度表达比用PCR-SSCP分析p53基因变化更能反映人HCC的术后复发与预后.  相似文献   
4.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33例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并和103例AFP阳性肝癌相对照。结果表明:AFP阴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阳性较低(66.7%对84.5%,P〈0.05),临床腹痛症状少(30.3%对50.5%,P〈0.05),Ⅱ期病人较多(93.9%对73.8%,P〉〈0.05),大于5cm肿块少(51.5%对72.8%,P〈0.05),术后1年、3年存活率高(57.6%对31.1%,P〈  相似文献   
5.
老年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88例老年肝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肝癌45例,肝动脉结扎,并用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术后,术后灌注抗癌药物或碘油抗癌药物乳化液43例。手术切除率为51.1%,肝切除组,插管组的AFP转阴率,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27/36),23.5%(8/34),73.3%(33/45),62.8%(27/43),31.3%(13/45),27.9%(12/43),22.2%(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热休克凋亡和冻融裂解人胃癌细胞株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刺激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的活性。方法:分别制备热休克诱导凋亡胃癌细胞株和肿瘤细胞冻融裂解物,同时分离1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进行负载,并以两种不同方式负载的DC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杀伤实验,比较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及激活的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能力的差异。结果:负载热休克胃癌细胞的DC与负载反复冻融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都显示对靶细胞CTL活性,但前者的CTL活性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用热休克肿瘤细胞负载DC是一个更为有效的负载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负载方式。  相似文献   
7.
含CD44 cDNA片段细胞系的构建及在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含CD44cDNA质粒PGEX2T和PAZ的单克隆细胞系.并利用此细胞系合成特异的CD44cDNA探针,原位检测肝癌中CD44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常规的质粒转化方法将质粒PGEX2T和PAZ转入DH5菌株中得到单克隆细胞系.并以从此细胞系中提取的质粒为模板,应用PCR法合成CD44cD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细胞癌中CD44v6mRNA的表达.结果从DH51菌株中提取的质粒含CD44(2v-10v)cDNA(11kb),从DH52菌株中提取的质粒含全长的CD44cDNA(18kb),PCR合成的CD44v6cDNA探针长140bp.CD44v6mRNA的阳性检出率:转移高危组为800%(8/10),转移低危组为217%(5/23),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从单克隆细胞系DH51和DH52中提取的质粒,经PCR扩增可得到特异的CD44cDNA探针.肝细胞癌中CD44v6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倾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在肝细胞癌(HCC)及癌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9例HCC及30例癌周肝组织中Pgp表达,分析HCC中Pgp表达程度和肿瘤主要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gp表达主要位于肝、肝癌及胆管上皮细胞膜上,少量位于胞质内;肝组织中平均Pgp阳性率(564%)明显高于癌组织(260%,u=265,P<001);经治病例癌组织Pgp表达均在50%以上;癌组织Pgp表达仅和细胞分化有关(χ2=586,P<005).结论肝脏是内源性耐药器官;经治后肝癌耐药性增强;化疗应选择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 通过尸体肝脏穿刺(简称肝尸穿)进行病理诊断,是在肝癌高发现场获取完整病例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确诊非手术肝癌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分析了部分收检病例的病理诊断结果,提出肝尸穿中应注意问题及尸穿标本的正确处理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肝细胞癌诊断正确率,并为临床肝脏活检及其  相似文献   
10.
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直肠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本文对该手术的器械组成、一般手术技术、适应证、病人选择、使用评价等诸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