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妊娠生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岫岩  詹钟平 《新医学》2003,34(12):727-728
1引言自身免疫介导的风湿性疾病(风湿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因此它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妊娠生育的问题。抗风湿药物的性腺毒性可能导致不育;怀孕前或妊娠期间使用某些抗风湿药可能导致胎儿畸形;风湿病本身常常导致流产、死胎或早产;妊娠和产后由于体内各种激素水平的变化,又常常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等等。因此,风湿病患者的妊娠生育问题是风湿科和产科医生所关心的临床问题。以下谈谈我们的体会。2妊娠与风湿病的相互影响2.1妊娠对风湿病的影响妊娠常常导致SLE的复发,甚至恶化而危及生命,过去妊娠生育是SLE患者的禁忌证。如今虽然SLE患者在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IL-10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2组,IL-10(100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72h离心收集PBMCs,RT-PCR法检测刺激后0~24h细胞Blys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2h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结果】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高于健康对照(P<0.001)。②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12h作用最强(0.487±0.058 vs 0.251±0.050,P<0.001;0.638±0.084 vs 0.392±0.059,P<0.001)。③IL-10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FACs,4.53±0.71 vs 3.24±0.57,P<0.001;5.79±0.91 vs 4.55±0.83,P<0.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Blys蛋白显示,IL-10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IL-10可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韦格纳肉芽肿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20例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为8个月~79岁,中位年龄46岁,平均病程1.8年.临床表现:发热占95%,上呼吸道受累90%,肺部受累75%,肾脏受累70%,部分患者有关节、皮肤、眼、神经系统、心脏、消化系统受累.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治疗后19例疗效良好,1例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死亡.结论: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部分有上呼吸道、肺、肾受累,首发症状多样化,常导致误诊、误治;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啰音等,73例(48.0%)无呼吸系统症状体征。70例患者(46.1%)X线胸片表现有异常。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检查最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46.7%;其次为网状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1.6%。68例(44.7%)患者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16例(10.5%)出现低氧血症。ILD组与非ILD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LE伴ILD并不少见。肺HRCT对ILD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ILD,尚无临床症状及胸片异常时,通过肺HRCT和肺功能测定对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降脂药辛伐他汀(SMV)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FLS分离自活动性RA患者滑膜组织;小分子GTP酶RhoA活性检测采用pull-down 方法;趋化因子水平采用ELISA检测;细胞活性检测采用MTT法。结果: 辛伐他汀(1 μmol/L)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分泌,对RhoA活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辛伐他汀的上述抑制作用可被甲羟戊酸(MEVA)和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逆转。RhoA抑制剂C3转移酶对TNF-α诱导的IL-8、MCP-1等趋化因子分泌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调节RhoA活性对TNF-α诱导的趋化因子分泌发挥抑制作用,提示抑制趋化因子分泌可能是辛伐他汀有效治疗R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部感染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感染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为策略,研究对象为1999-2001年在两家教学医院住院的SLE合并肺部感染连续性病人126例。以32例死亡者为病例组,另外94例存活者的为对照组。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病原体、SLE各种并发症,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主要的治疗方法,实验室各常规,生化、免疫学指标、各辅助检查等48项,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SLEDAI积分的OR=1.18(95%CI:1.03-2.27),血浆白蛋白水平(g/L)的OR=0.91(95%CI:0.82-0.98),尿量(L/24hr)的OR=0.64(95%CI:0.46-0.81),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OR=0.82(95%CI:0.74-0.89),环磷酰胺冲治疗的OR=2.05(95%CI:1.02-4.13)。结论:合并肺部感染的SLE住院病人中,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加尿量和运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率,而SLEDAI积分增高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检验:风温性疾病(1)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詹钟平  杨岫岩 《新医学》1997,28(11):618-619,609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Rho激酶(ROK)活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SLE患者30例,健康人12名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例作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提取,ROK活性用磷酸化MYPT1蛋白表达来表示,磷酸化MYPT1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T细胞增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新鲜分离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ROK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RA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后ROK活性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显著抑制SLE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分泌自细胞介素(IL)-6,但对IL-10分泌无显著影响.中、重度病情活动的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OK活性显著高于轻度活动者(P均<0.05).SLE患者关节炎、神经精神症状和蛋白尿表现阳性组T淋巴细胞ROK活性显著高于上述临床表现阴性组.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存在ROK信号活化异常,并且可能与T淋巴细胞活化、狼疮? 疾病活动性和某些脏器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关系.方法 选择AOSD组为78例资料完整的AOSD;MAS组是从26例有组织学证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随访治疗中确定11例为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AOSD组78例中,有9例(占12%)在使用治疗之前可以诊断为MAS,但无噬血组织学依据.在11例有噬血现象的MAS中,AOSD 6例,脂膜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各1例.脾脏肿大、白细胞减低、贫血、血小板下降、高甘油三酯是AOSD出现MAS的相关临床指标.结论 AOSD继发MAS的现象比较常见,严重者可以有组织学的噬血表现.AOSD出现脾脏增大、血细胞降低时,需要作MAS的相关检查,包括骨髓检查以及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等,以便及时诊断MA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维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RD)以及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关系。【方法】分析AZA在250例SLE患者维持治疗中的ARD发生特点,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测定这部分患者红细胞TPMT 活性,分析TPMT活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最常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21例,8.4%),其次为胃肠道反应(19例,7.6%),肝功能异常(8例,3.2%)、脱发(5例,2.0%),急性胰腺炎1例。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20例,8.0%),血小板减少(9例,3.6%)。所有患者的TPMT活性(按RBC,U/mL)均值为12.4±7.1(1.7-30.0),呈正偏态连续分布。出现血液系统损害、脱发的患者TPMT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P<0.001)。而有无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的2组患者之间的TPMT活性无差异(P>0.05)。在使用小剂量AZA(50 mg/d)时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TPMT活性均值低于使用常规剂量(100-150 mg/d)者(分别为3.4±1.5和7.3±2.6,P<0.001)。【结论】AZA在SLE的维持治疗中最主要的ARD是血液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主要与TPMT活性低有关,且酶活性低的患者在使用小剂量AZA时即可能出现血液系统损害。通过用药前检测TPMT活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