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证实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是否能感染HCV病毒而作定位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的手段对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中病毒样颗粒进行定位研究,以测定细胞内是否有HCV。结果发现在透视电镜下人胎肝细胞胞浆中有很多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5nm。通过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在人胎肝细胞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含有HCV基因表达产物NS3及NS5。此外,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并经多次洗涤后的培养上清加入到新鲜分离 的正常人胎肝细胞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人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感染HCV,并且感染了HCV了人胎肝细胞可以产生具有传染性的HCV颗粒分泌到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裸鼠建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体内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将体外感染了HCV的人胎肝细胞(HFH)移植到裸鼠脾脏。移植术后3个月,取脾作病理学检查,以评估感染了HCV的HFH是否还存活。并且通过透射电镜检查,以评估移植入裸鼠脾脏的HFH胞浆中是否仍有HCV。同时,取裸鼠的外周血液作液相RT-PCR检查,以明确外周血液中HCV RNA是否为阳性。结果:移植术后3个月,移植入裸鼠脾脏内的HFH依然存活,经检查移植入裸鼠脾脏中的HFH胞浆内仍然存在HCV样颗粒。然而,体内有HCV感染的裸鼠外周血液仅70%HCV RNA为阳性。结论:裸鼠可作为“活试管”,支持体外感染了HCV的HFH在其脾脏内较长期生存。但仅使用外周血液HCV RNA检查这一个指标来判断裸鼠体内是否有HCV感染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胎肝细胞移植入裸鼠体内能否存活及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方法。方法 将人胎肝细胞悬液分别移植至裸鼠的腹腔、肝脏、脾脏及肠系膜,3个月后进行移植部位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仅移植入脾脏和肠系膜的组中各有1只(1/10)受者可观察到存活的移植物,而移植入肝脏组无法区分裸鼠肝细胞和人胎肝细胞,其它组均未观察到移植物;移植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可将移植成功率提高到6/10;若将人胎肝细胞采用球体细胞培养技  相似文献   
4.
人胎肝细胞分离与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离及培养人胎肝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比较两种灌流消化法对分离人胎肝细胞的效果,观察不同条件对体外培养人胎细胞生长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经腹主动脉及脐静脉双灌流消化法分离人胎肝细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经脐静脉灌流消化法,前者肝细胞获得率为(5.97±1.81)×108/kg体重,后者肝细胞获得率为(4.12±2.31)×108/kg体重(P<0.05)。促肝细胞生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生长和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均在培养第10~14天开始变性、坏死。鼠尾胶可延长体外培养人胎肝细胞的生存时间达20~28 d。与球体细胞培养方法相结合,人胎肝细胞在体外生存时间延长至30~38 d。结论人胎肝细胞的分离应首选经腹主动脉及脐静脉双灌流消化法。人胎肝细胞在体外生存时间受培养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的护理技术。对1996年5月至1998年6月入院治疗的32例中、晚期大肠癌病人,在术后早期使用5-Fu和卡铂进行腹腔化疗864例次。结果表明,近期有效率达87.50%,尤其对有腹水的病人疗效显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提示加强腹腔化疗管的护理,可帮助病人顺利完成化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证实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是否能感染HCV病毒而作定位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的手段对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中病毒样颗粒进行定位研究,以测定细胞内是否有HCV。结果发现在透视电镜下人胎肝细胞胞浆中有很多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5nm。通过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在人胎肝细胞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含有HCV基因表达产物NS3及NS5。此外,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并经多次洗涤后的培养上清加入到新鲜分离的正常人胎肝细胞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人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感染HCV,并且感染了HCV的人胎肝细胞可以产生具有传染性的HCV颗粒分泌到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7.
胃肠手术后使用脂肪乳105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手术前后由于暂禁食及术后初期代谢相对亢进,机体处于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过多,不利于切口愈合及疾病的康复。故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要的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及电解质等物质显得十分必要。静脉使用脂肪乳纠正负氮平衡已见报道,但对胃肠手术切口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和血浆蛋白变化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观察了静脉使用脂肪乳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血浆蛋白的变化、切口愈合的影响以及输注脂肪乳本身的副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消化道手术病例105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术31例,胆囊切除术8例,阑尾切除术29例,结肠癌根治术37例。男73例,女32例,年龄17—67岁,平均35.6岁。 1.2 方法 从禁食之初开始每日经外周浅表静脉输入500~1000ml 10%—20%的脂肪乳。脂肪乳使用前后,测定肝功能全套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观察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HCV体内感染裸鼠模型筛选20种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以寻找有效的抗HCV药物。方法:模型鼠用药3个月,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裸鼠脾内移植的人胎肝细胞中是否仍有HCV样颗粒,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用药前后血清HCVRNA含量。结果:(1)各中药组,用药3个月在裸鼠脾脏内移植的人胎肝细胞中均可找到HCV样颗粒。(2)仅龙胆草、黄芩、山豆根、栀子、苦参5味中药组,用药3个月后血清HCVRNA含量明显下降,其他中药组,用药3个月前后血清HCVRNA含量无明显下降。结论:该20种中药均无直接清除HCV的作用,但龙胆草、黄芩、山豆根、栀子及苦参5味中药可明显抑制HCVRNA的复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