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部分医院万古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失败的因素,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8月对临床分离的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0株,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用含万古霉素4.0μg/ml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筛选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在无万古霉素血平皿培养基中对MRSA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检测其对万古霉素MIC值的变化。结果 172株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2.0)μg/ml有146株,占84.89%;102株MRSA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2.0)μg/ml有88株,占86.27%,其中有两株MIC值为(2.5~3.0)μg/ml;70株MSSA对万古霉素MIC值在(1.0~1.5)μg/ml有46株,占65.71%,其余<1.0μg/ml;含万古霉素4.0μg/ml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未筛选出hVISA,也未筛选出对万古霉素MIC值>8.0μg/ml的VRSA;体外传代培养发现,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随传代次数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结论沈阳地区hVISA检出率极低,大部分临床治疗失败可能与菌株MIC值漂移有关,MIC值漂移菌株脱离抗菌药物环境连续传代,其MIC值较初始分离时未见下降,提示MIC值的漂移可能也涉及到了稳定的遗传变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并评价两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系统——Bruker MALDI Biotyper系统(以下简称Bruker Biotyper系统)和MALDITOF Vitek MS系统(以下简称Vitek MS系统)在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分离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分泌物、伤口拭子和痰液临床标本的革兰阴性菌共120株。应用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系统将每株细菌鉴定到种,而后采用Bruker Biotyper和Vitek MS系统对其进行鉴定,三者鉴定结果存在差异的菌株经16S rDNA测序最终确认菌种。结果对于120株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Bruker Biotyper和Vitek MS系统在属的水平上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5.0%和92.5%,在种的水平上正确鉴定率分别为89.2%和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ruker Biotyper和Vitek MS系统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的正确鉴定率不存在差异,两种系统的鉴定结果与各自的图谱数据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两种培养基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基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108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拭子平行接种到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以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典型支原体菌落结合生化反应为标准,108份标本中固体培养基检出支原体37例,液体培养基报告阳性结果41例,2种培养基结果完全相同的89例。结论2种培养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液体培养基快速并附有药敏结果,对初诊患者可以选用。对反复发病,久治不愈的复诊患者,应选择固体培养基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质谱仪 Biotyper MS 和 Vitek-MS 系统在临床常规分离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分离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分泌物和痰液等标本的临床常见菌细菌149株(包括14个菌属和30个菌种)。同时采用两种 MALDI-TOF-MS 系统对上述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与 Vitek2 compact 常规生化鉴定进行比较,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用16S rRNA 测序进行确认。结果在149株常见细菌中,Bruker Biotype 属和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8%和96%,Vitek-MS 属和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7%和95%。两者均无错误鉴定菌株。结论对该组常见细菌,两种质谱仪鉴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呈现出优异的鉴定水平,适合用于临床微生物的常规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质谱仪Biotyper MS和Vitek-MS系统在临床常规分离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分离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分泌物和痰液等标本的临床常见菌细菌149株(包括14个菌属和30个菌种)。同时采用两种MALDI-TOF-MS系统对上述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与Vitek2compact常规生化鉴定进行比较,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用16Sr RNA测序进行确认。结果 在149株常见细菌中,Bruker Biotype属和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8%和96%,Vitek-MS属和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7%和95%。两者均无错误鉴定菌株。结论 对该组常见细菌,两种质谱仪鉴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现出优异的鉴定水平,适合用于临床微生物的常规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肠球菌的耐药率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9年推荐的微量稀释法进行临床分离肠球菌对各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VRE进一步用E-test药敏试验确认;PCR法检测VRE的耐药基因。结果 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共检出粪肠球菌95株,屎肠球菌163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保持较高敏感度,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呋喃妥因三种抗菌药物敏感度也在65%以上,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度低,统计期内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菌株。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对氯霉素敏感率为7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度下降,为90.7%。期间检出15株VRE,其耐药表型为多重耐药,PCR扩增结果显示,15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VanA基因扩增均为阳性,产物长度在700~1000bp之间,约783bp,符合预期;VanB、VanC引物扩增均阴性。15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氯霉素、四环素相对敏感,对万古霉素MIC>256mg/L,对替考拉宁也表现为耐药。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VRE多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医院应加强对其预防监测。  相似文献   
7.
正莫氏细小杆菌为临床罕见致病菌,现报道1例继发于胃低分化腺癌术后莫氏细小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经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莫西沙星)治疗后血流感染症状消失。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胃部肿物术后8月余,化疗6周期后"于2018年2月26日收入本院。该患者于2017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绞痛,间断发作,当地医院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给予抗幽门螺杆菌三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对碳青霉烯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株的检测效果,并对其实用性、可靠性做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菌株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筛选,同时与常规药敏实验筛选的可能产碳青霉烯酶实验菌株对照,对可疑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PCR扩增、测序,以此结果作为标准来判断上述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研究期间临床共检出87株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经Hodge试验初筛、PCR扩增证实产KPC酶的菌株40株,待测序确认6株;无VIM和IMP基因型;VITEK2专家系统提示碳青霉烯酶表型的敏感性87.0%,特异性92.7%。结论 VITEK2自动药敏鉴定仪因其对低水平耐药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检测效果欠佳,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在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时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9.
2006年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2006年度我院门诊妇产科及皮肤科1006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一体化方法检测我院妇科、皮肤科送检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以及支原体培养药敏实验结果。结果2006年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eoccal urethritis,NGU,女性为宫颈炎)患者2001例,支原体阳性率为50.3%,其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人型支原体(Macoplasina hominies,Mh)、混合型(胁+Uu)分别占总阳性的87.4%、1.5%、11.1%。支原体阳性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006年度Uu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次之,对喹诺酮类耐药性最为严重。整体上看混合型感染、单纯Mh感染者耐药性较Uu单纯感染者严重。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耐药性十分严重,临床治疗中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itek 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对1例布鲁菌误鉴定原因及临床影响分析。方法 1例无明显诱因发热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采用Vitek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形态学、传统手工生化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对所测得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从该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首次鉴定为支气管炎鲍特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马耳他布鲁菌或人苍白杆菌核酸匹配度高达100%,完全排除支气管炎鲍特菌的可能。将保存的菌株用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复检,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鉴定临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最有效手段,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鉴定慢生长细菌如布鲁菌等有明显局限性,对布鲁菌病等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可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