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摸清图们市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掌握10年来病情变化规律,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经省地病办和省卫生厅批准,于2006年3~4月在全市范围内,以病区为重点进行了大骨节病现患调查。  相似文献   
2.
功能训练联合舌针治疗多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评价舌七针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以治疗第14天为疗效评价时点,对治疗组(针刺加吞咽功能训练)30例与对照组(单纯吞咽功能训练)30例,进行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统一疾病严重程度判定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客观评价舌七针的疗效与实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6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较之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0、4、6分水平阶段的患者的吞咽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的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产生。结论:舌七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予红霉素治疗,每次5 mg/kg ,口服, q8 h,疗程5~7 d;实验组,金双歧联合红霉素治疗,红霉素用法同对照组,金双歧0.25 g, t.i.d.,口服,疗程5~7d。结果实验组患儿呕吐持续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胃潴留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红霉素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红霉素组;金双歧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以尽快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可以使患儿尽快达到全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心肌肥厚大鼠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蛋白激酶C(PKC)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肌肥厚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检测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B超检测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 Western blot对比心肌组织中PKC含量。结果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各个治疗组的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增加(P〈0.05),左心室及室间隔厚度增加(P〈0.05), PKC含量升高;同模型组比较,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下降(P〈0.05),左心室及室间隔厚度减少(P〈0.05), PKC含量下降,但低,中,高剂量丹三七总皂苷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减少PKC表达,抑制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5.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雪梅 《河北医学》2009,15(10):1163-1165
目的:探讨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CINIII和原位癌500例,将她们随机分为LEEP组和冷刀(CKC)组,就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对妊娠分娩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EEP组较冷刀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需住院及麻醉。LEEP组手术后患者妊娠后发生流产及早产儿的机率低于冷刀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不高于冷刀组。结论:LEEP是一种损伤少,简便易行治疗CINIII和原位癌的手术方法。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取代冷刀锥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胆红素是一种较强的免疫调节因子,可抑制人粒细胞的杀菌能力,但对单核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文中探讨胆红素对脐血单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脐血,用明胶/自体血浆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每例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无胆红素)、102.6μmol/L(6mg/dl)、153.9μmol/L(9mg/dl)、220.6μmol/L(12.9 mg/dl)和307.8μmol/L(18 mg/dl)胆红素组,按分组要求先加入相应浓度的胆红素溶液孵育细胞60min,再用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胆红素孵育后的细胞形态结构改变. 结果:胆红素可使单核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变为黄色锯齿状;使细胞内细胞器肿胀,形成空泡,进一步引起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坏死性改变;在低浓度102.6μmol/L(6mg/dl)胆红素作用下,上述改变已存在;随浓度的升高,改变更为明显. 结论:胆红素对单核细胞存在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出生的6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60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另选取30例出生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18~24h内对3组新生儿进行抽血,分别采用化学荧光分析法及NAC-免疫抑制法对三组新生儿的(CK-MB)及(CTn-I)进行分析对比,并对患儿采用心电图监测。结果对照组、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中的CTn-I及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窒息患儿CTn-I水平大于125ng/L,而CK-MB虽然升高,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重视窒息新生儿心脏功能的监测对改善患儿预后有显著的意义,在窒息新生儿中CTn-I的水平变化比CK-MB更加敏感,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NSE、S-100B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产科同期出生1d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GM1治疗组(20例),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生后第2天加用GM1静滴,20mg/d,连续用药7d。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3组新生儿均于生后第1天(治疗前)、第8天(治疗后)时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血清NSE、S-100B的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HIE患儿血清中NSE、S-100B的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常规治疗组与GM1治疗组血清NSE、S-100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8天血清NSE、S-100B水平均低于第1天(P<0.01)。治疗后,HIE患儿血清中NSE、S-100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1治疗组血清NSE、S-100B水平下降率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HIE患儿脑组织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动态检测血清NSE、S-100B水平,可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判断HIE脑损伤的修复程度,GM1对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均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生儿脐血单核细胞(CBMC)分泌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收集脐血,用明胶/自体血浆贴壁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先予小同浓度胆红素的生血清清蛋白溶液孵育1 h.再予脂多糖(LPS,1 mg/L)刺激培养24 h,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中IL-6和TNF-α水平.采用PEMS 3.0 for Window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PS可刺激CBMC分泌IL-6、TNF-α,低浓度胆红素(102.6 umol/L)可抑制其分泌;先经低浓度胆红素孵育CBMC,再接受LPS刺激.CBMC分泌IL-6和TNF-α水平升高;在经较高浓度胆红素和高浓度胆红素(153.9 umol/L、220.6 umol/L、307.8 umol/L)作用后,LPS刺激CBMC分泌IL-6和TNF-α的作用受到抑制.随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抑制CBMC分泌IL-6和TNF-α作用越明显.CBMC分泌IL-6水平与TNF-α变化呈正相关(r=0.777 9 P<0.01).结论 胆红素可抑制CBMC分泌TNF-α和IL-6,其机制可能是胆红素与细胞膜结合破坏了细胞表面受体,影响了细胞活化;亦可能是胆红素进入细胞内破坏了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系统,抑制了细胞因子DNA的合成和转录.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ilirubin on the apoptosis index(AI) of cord blood monocyte(CBMC).Methods The CBMC of normal full-term neonates selected randomly as subjects was isolated by the method of gelatin/plasma coated flasks.The CBMC was preincubated with unconjugated bilirubin dissolved in bovine albumin solution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6 mg/dl、9 mg/dl、 12.9 mg/dl and 18 mg/dl).Bilirubin-treated CBMC was further cultured with LPS for inducing cellular activation for 48 hours,and then the CBMC was collected.The AI of CBMC after cultivation was detected by using TUNEL methods.Results No differences of AI among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LPS group and 6 mg/dl (free-LPS) group(P > 0.05) were found.In the presence of LPS,the AI of the 6 mg/dl group wa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LPS group and 6 mg/dl(free-LPS) group(P >0.05),while the AIs of the 9 mg/dl group,12 mg/dl group and 18 mg/d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LPS group,6 mg/dl(free-LPS) group and 6 mg/dl group(P<0.05).The increase of the AI of CBMC was corresponding to the raise of the bilirubin concentration.Conclusion The bilirubin can increase the AI of CBMC by destro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membrane,increasing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inducing the mitochondrial energy fail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