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清尿素氮、肌酐及食管24 h pH值DeMeester评分与胃泌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42例,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胃泌素浓度,并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以DeMeester评分进行统计。观察患者肾功能及DeMeester评分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结果血清尿素氮为(31.1±8.5)mg/dl,肌酐为(3.0±1.3)mg/dl,DeMeester评分为65.0±64.1,胃泌素为(63.5±18.7)pg/ml;血清尿素氮、肌酐和DeMeester评分与胃泌素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8、0.49、0.3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可能是由于对胃泌素的清除减少和生成增多导致的胃酸分泌增加及反流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滞留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9月行胶囊内镜检查中出现胶囊滞留的病例特征。结果 559例胶囊内镜检查中,共发生胶囊滞留11例,发生率为2.0%,9例为克罗恩病,2例为小肠肿瘤;其中2例因并发肠梗阻、1例并发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1例小肠镜下取出胶囊,1例4个月后自行排出,4例仍在继续随访中,无胶囊滞留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胶囊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中较严重并发症,应尽可能在内镜下取出胶囊或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征具有皮肤、黏膜特定部位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由于增加的癌症风险及众多的胃肠道并发症,本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是否由于错构瘤性息肉的癌变或伴发的腺瘤进展而来仍未明确,息肉的内镜下治疗风险及其特征亦需评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41例PJS患者资料,将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Caspase-1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IL-18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Caspase-1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组织及肝内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4%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SAP模型.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HC组,n=6);SAP造模 生理盐水组(SAP-S组,n=18);SAP造模 Caspase-1抑制剂组(SAP-ICE-Ⅰ组,n=18).SAP-S组于造模后2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2h后重复1次;SAP-ICE-Ⅰ组于造模后2h腹腔注射ICE抑制剂,12h后重复1次.HC组模拟胰胆管穿刺操作,但不注射药物.SAP-S组与SAP-ICE-Ⅰ组于造模后6、12、18h心脏穿刺抽血,测血清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测定腹水量,留取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IL-18在肝脏中的表达和定位,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 检测肝内成熟IL-18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HC组比较,SAP-S组与SAP-ICE-Ⅰ组血清AMY、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腹水量明显增多(P<0.01);与SAP-S组相比,SAP-ICE-Ⅰ各组血清AMY、血清ALT、AST水平和腹水量有显著下降(P<0.01).光镜下,SAP-S组胰腺和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随时间明显加重,与SAP-S组相比,SAIXlCE-Ⅰ组对应时间点胰腺病变程度有所减轻,而肝组织损伤未见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Kupffer细胞胞质中IL-18的表达在SAP-S组和SAP-ICE-Ⅰ组较HC组明显增多,而SAP-ICE-Ⅰ组较SAP-S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 显示,成熟的IL-18表达在SAP-S组各时间点明显升高,与HC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ICE-Ⅰ组各时间点较SAP-S组显著减少(P<0.01),除6h组外均较H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aspase-1抑制剂可以抑制成熟的IL-18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改善SAP时受损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Peutz-Jeghers综合征(PJS)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可合并多种恶性肿瘤,但肿瘤风险仍未阐明。目的:总结我国PJ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以黑斑息肉、Peutz-Jeghers为关键词在万方和中国知网两个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2008年10月发表的有关PJS的271篇文献,对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PJS患者1504例,其中207例(13.8%)合并恶性肿瘤,男女比例约1:1.05。PJS合并的恶性肿瘤中,以消化系肿瘤和妇女相关肿瘤最为常见,分别为155例(74.9%)和24例(11.6%)。PJS患者发生恶性肿瘤频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1~50岁,13~50岁PJ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频率达90.9%。PJS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结论:PJ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应积极处理胃肠道息肉和筛查全身肿瘤。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8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细胞介素(IL)-18是一种新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其血清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肝损伤明显相关,然而关于其在SAP急性损伤肝组织中的变化和意义鲜有报道。目的:研究IL-18在SAP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18在S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大鼠SAP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P6h、12h、18h组。动态测定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腹水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胰腺和肝组织损伤情况;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8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IL-18前体和成熟IL-18的表达。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ALT、AST水平均明显升高,腹水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胰腺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相一致。造模后IL-18在肝脏Kupffer细胞胞质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Kupffer细胞数增多,成熟IL-18表达明显增加,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12h组为著(P〈0.01)。结论:Kupffer细胞是肝脏成熟IL-18的主要来源.成熟IL-18表达上调可能在SAP早期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疑难性腹水的病因及确诊方法,以期为腹水的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2005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61例疑难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 恶性肿瘤28例(45.9%),结核性腹膜炎11例(18.0%),自身免疫性疾病8例(13.1%),卵巢良性病变、心源性腹水、腹膜炎性改变各2例(分别占3.3%),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瘘、重症药物性肝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布加综合征各1例(分别占1.6%),原因不明4例(6.6%).结论 疑难性腹水的主要病因前三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腹腔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Kupffer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对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的介导作用以及Kupffer细胞抑制剂氯化钆(GdCl3)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ICR小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只)、AP组(24只)和GdCl3预处理 AP组(24只),后两组再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用雨蛙素诱导制作小鼠AP模型;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LDH和淀粉酶(AMY)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FasL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P时血清AST、ALT、LDH、AMY水平及肝脏FasL蛋白表达明显升高,AP组4、8、16和24h时血清FasL浓度(505.94±36.21,496.60±33.65,476.64±22.66,450.75±3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3.60±7.75,P<0.01);用GdCl3预处理后,在AP发生后升高的血清AST、ALT、LDH、AMY水平明显降低,肝脏Fas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GdCl3预处理组4、8、16h和24h时血清FasL浓度(211.37±24.86,190.41±20.36,200.49±32.03,178.60±7.93)显著低于AP组相应时点的浓度(P<0.01).结论 AP通过上调Kupffer细胞表达的FasL介导肝损伤,GdCl3通过抑制FasL的表达对AP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P小鼠模型。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1m l等渗盐水,4 h后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另4组均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每4 h注射1次至24 h,分别在4、8、16和24 h心脏穿刺抽血,并处死小鼠留取标本。用自动化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LDH和AMY的浓度,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FasL浓度,用W estern b lot检测肝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雨蛙素诱导的小鼠AP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清AST、ALT、LDH、AMY水平明显增加。在4、8、16和24 h时AP组血清FasL浓度为(532.17±46.92)、(496.73±32.62)、(485.57±18.31)和(448.08±26.44)p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34±6.81)pg/m l,AP组各检测时间点肝FasL蛋白表达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通过上调肝巨噬细胞表达的FasL介导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旋葡聚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肠上皮细胞凋亡改变与肠黏膜屏障的关系。方法将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2组:UC组12只和NC组6只,UC组大鼠自由饮用DSS溶液(浓度为40g/L)7d,建立急性UC模型,NC组正常饮水,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结肠标本,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病变,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UC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数。结果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UC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高于NC纽,细胞凋亡数目和肠黏膜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DSS诱导的UC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相邻细胞间的间隙增大,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从而使肠道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