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27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09篇
预防医学   170篇
药学   1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分析对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20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70)、研究组(n=130),参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统计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多项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并予以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宫外孕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能够降低对其机体造成的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中出血量较少,有利于康复,应当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从病原学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惠水等县的鼠中流行已多年,但一直没有临床病例报告。1986年12月在惠水高镇首次出现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我们于1990年3月以病家为中心作了现场调查。一、临床资料:畏寒发热急起,体温39℃,头痛、全身酸痛、纳差、恶心、呕吐;4天后热退,症状反加重,并有鼻血、短时昏厥、血压偏低及双上肢有数块皮下淤斑。尿置约400ml╱24h,继而增加到3000ml左右,  相似文献   
4.
腮腺良性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超声特点,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患者79例和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15例,对其肿块的大小、硬度、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声像图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相似,但其肿瘤相对较大,质地更硬,内部回声分布更紊乱。不同性质的肿瘤的大小和质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二维图像之特点。当多形性腺瘤大于3.0 cm,硬度较硬,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多提示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中Ⅳ区皮瓣的取舍。方法通过16例实施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观察皮瓣的皮色、断面出血颜色,并利用近红外血氧监测仪测定皮瓣各区的组织血氧饱和度,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及美学效果。结果16例中5例Ⅳ皮瓣的肤色正常、断面出血呈鲜红色而非暗红色、组织血氧饱和度不低于Ⅲ区组织血氧饱和度的95%。在接受了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再造乳房均很满意。结论近红外血氧无创检测有助于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有选择地实施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可用于大面积胸壁缺损或乳腺尾叶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6.
对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于化疗结束后次日应用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0μg·d-1,皮下注射,连用5~7天,最短3天,最长20天。并选择同期恶性血液病化疗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化疗后末梢血WBC>4.0×109·L-1或ANC>2.0×109·L-1;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化疗后发热并发感染的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患者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表明rhG-CSF有使化疗后患者末梢血WBC、特别是ANC恢复加快,减少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4年以来用HBVM阳性产妇胎盘,经匀浆、水解、脱毒及超滤等处理后,制成注射剂(SPTF)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解其有效组分及作用机理,我们在对其进行其它多项生化分析的同时,分析检测了SPTF中氨基酸及  相似文献   
9.
本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非线性隶属函数的特定系数法,建立各项指标的隶属函数,计算各指标相对理想值完成好的“模糊集隶属度,以隶属度建立单因素的评价矩阵,采用慰次分析法确定各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模型合成综合评价某校医院历年工作质量,对指导医院工作有一定实际意义,同时为较医院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提供新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按正交法设计的紫外光照曝露等加速大气腐蚀实验 ,研究了用于防止银变色的唑系复合缓蚀剂成膜处理的工艺 ,并评定其对模拟文物银试片的防变色性能。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Nyquist图 ,讨论了防变色作用的电化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缓蚀剂 PMTA、MBI和 MBO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银试片在 5 0°C、p H 3.0、组分 MBO∶ PMTA∶ MBI为 1∶ 1 .7∶ 3(摩尔比 )、复合缓蚀剂浓度为 0 .0 1 89mol/L的溶液中 4h成膜处理后 ,经 48h硫华气氛和 36h紫外光曝露腐蚀实验 ,无色斑出现 ,表明缓蚀膜明显地提高了银试片的抗变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