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病原学以乙型肝炎病毒占绝对优势,感染构成比达73.8%,其次是未定型肝炎,为10.3%;临床分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比例为高,分别为44.1%和32.9%。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病原比例最高,约35.0%,戊型其次,为30.1%,而甲型相对较少,仅13.4%;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病原也均以乙型为主。病原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分别为20.8%和31.3%。结论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以乙型为主,但病原未定型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主。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比例显著下降,乙型和戊型比例增高。病原学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提示我们应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病原的检测手段,并加强对新型肝炎病毒的关注。另外,需要加强对戊型肝炎的监测,警惕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降温方式在发热患儿体温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发热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药物降温组和混合降温组,每组200例.药物降温组采用口服药物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混合降温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加温水擦浴组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降温幅度,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混合降温组在T1-T0、T2-T1、T3-T2时间点降温幅度均明显大于药物降温组(P<0.05).两组降温前后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降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单纯药物降温组均较高,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发热患儿体温管理采取布洛芬混悬液联合温水擦浴组效果更明显,能提高降温幅度,缓解疼痛,但降温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较多,应根据患儿病情及家属意愿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剂量亚慢性砷中毒家兔血液常规检查指标的变化,为筛选低砷暴露的早期损伤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将12只健康雄性家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亚砷酸钠(NaAsO2)染毒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只.对照组家兔饮用自来水,3个染毒组分别饮用含砷量为10、50、250μg/L的自来水溶液.8周时于家兔耳缘静脉取50μl抗凝血,用ABX-6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系统[白细胞(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单核细胞绝对值(MON)、单核细胞百分比(MON%)]、红细胞系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系统[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共18项指标.结果 各染毒组WBC、GRA、GRA%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PLT、M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7、4.20,P<0.05),其中高剂量组PLT[(221.33±22.50)×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92.00±16.97)×109/L,P<0.05],中剂量组MPV[(5.57±0.46)f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7.10±0.99)fL,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剂量亚慢性砷中毒可造成家兔血液系统改变,血液常规检查可作为砷中毒的早期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4.
薛瑞霞 《大家健康》2017,(12):75-76
目的:探讨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氨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氨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辅助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并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付伟  章丽萍  薛瑞霞 《吉林医学》2010,31(23):3962-3963
角膜病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把病后变混浊角膜切除,置换透明健康的角膜,以达到增加视力,治疗疾病和美容的目的。统计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2月,共行角膜移植手术722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免疫排斥反应,通过积极及时的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症状,必要的支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型、B+C混合型仅在ASC和CHB中存在,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5%、23.8%和1.2%、2.3%.山西地区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未发现A~H中其他基因型的存在.结论 山西地区家族性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有少量B型和B+C混合型;C型感染所敛的肝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近十年来病毒性肝炎的人口学特征与病原和临床类型之间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 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病毒性肝炎2 263例,总体分布上以男性(73.27%)和青壮年为主(50.00%),病原分布均以乙型为主(73.80%),未定型其次。各年龄段临床特点为:40岁之前各型肝炎分布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40岁以后,肝硬化跃居首位;病原学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均以乙型为主,未定型其次。不同性别患者间病原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56,P<0.001);不同性别的临床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7,P=0.034)。结论在山西,男性和青壮年是肝炎的多发群体,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主要的临床类型和住院对象;女性患者中未定型肝炎病例数多,应关注新的病原体感染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方面的检测;实际工作中在对青少年进行甲型肝炎预防接种的同时,需注意对成年甲肝易感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脉冲治疗仪在儿童支气管肺炎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人数为52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肺炎常用治疗方法:排痰,营养,静滴抗生素、抗病毒治疗,雾化吸入等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方法外每日另加一次复合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合脉冲治疗仪在儿童支气管肺炎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循期阴阳序贯疗法对化疗致POF大鼠血清INHB水平变化的影响,为建立中医药治疗POF提供有效治疗方案及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纳入实验,运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模。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循期阴阳序贯低、中、高剂量组、雌孕序贯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并分别给予不同治疗药物。治疗20天后,股动脉采血并处死大鼠,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抑制素B(INHB)浓度。结果循期阴阳序贯组对大鼠血清INHB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空白组比较P〈O.05)。循期阴阳序贯组比左归丸组(即单补肾阴)大鼠血清INHB水平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循期阴阳序贯组对化疗致POF大鼠可以增加血清INHB浓度,说明此疗法可以改善化疗致卵巢早衰大鼠的卵巢功能,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