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3例脊柱结核并发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D4 +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神经功能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情况等,分析研究对象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8.4±11.3)min,平均出血量为(490.6±101.5)ml,无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0±0.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8.2±0.6)分,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01)。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的ESR和CRP分别为(9.3±2.6)mm/1h和(4.8±1.2)mg/L,较术前的(79.4±4.6)mm/1h和(57.5±5.9)m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66,P=0.000;t=47.73,P=0.000);经围手术期管理及后续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末次随访时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267.5±38.5)个/μl,较术前的(233.3±41.1)个/μl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7,P=0.001)。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符合Bridwell Ⅰ~Ⅱ级标准,植骨融合中位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器断裂。2例患者术后1d出现癫痫,5例术后肺不张、高热,11例术后出现腹胀,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脊柱结核并发AIDS的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李邦银  蒋曦  蒲育  何敏  刘勇  曾义岚 《四川医学》2020,41(6):566-569
目的了解骨与关节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73例骨与关节结核临床资料,患者按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患病部位的分布、合并症、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0,P<0.01);青、中年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51,P<0.01);重体力劳动者高于一般劳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54,P<0.05);青、中年骨关节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0-24岁年龄段患者中,合并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比例高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艾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P<0.05)。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欠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脊柱结核多于关节结核,脊柱结核以胸、腰椎多发,关节结核以髋、膝关节多发。结核耐药率高达17.53%,总体有效率为95.67%。结论骨与关节结核疫情严重,宜加大防治力度。以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农村为防控重点,以青中年、重体力劳动者为重点关注对象,切实降低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率,发病后规范综合治疗,结核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四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和CT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超声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5例四肢骨关节结核患者(共累及42个骨关节)资料,分别对超声和CT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符合率比较,根据符合率的高低,分段统计。结果42个四肢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符合率比较符合率≥100%超声表现有关节积液(脓)、周围软组织脓肿、窦道;CT表现骨质破坏、关节表面凹凸不平、周围软组织肿胀。80%≤符合率<100%超声有滑膜增厚;CT有游离死骨、关节间隙变窄。50%≤符合率<80%超声有游离死骨;CT有关节积液。20%≤符合率<50%超声有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CT有周围软组织脓肿、关节软骨破坏。0%≤符合率<20%超声有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破坏;CT有滑膜增厚、窦道。结论在四肢骨关节结核术前的影像诊断方面,CT和超声检查各有优势,超声是CT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5~55岁,平均36.5岁.病损均位于L5S1,累及2个椎体.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12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7例,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术后随访0.6-4年,平均2.1年.结果 22例切口均I期愈合,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椎间植骨者5-7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随访期内钉棒无松动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因其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较大,应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01/2008-04采用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0~59岁,平均32岁.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塌陷2例,双椎体破坏塌陷楔形变11例,3椎体破坏3例,胸腰脊柱后凸畸形9例,Cobb's角10°~25°平均16°.血沉38~86 mm/h.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月.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6月,平均10个月.椎间植骨5~7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钢板螺钉无松动、脱出与折断.9例胸腰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0°.血沉于术后3~5月恢复到正常.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 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创伤急救过程中血源性职业暴露(Blood-borne Pathogens Occupational Exposure,BPOE)的风险并探索其防控策略。方法:问卷调查某医院创伤急救医务人员2010-01-2013-12BPOE发生及其防控情况,查阅统计医院的职业暴露记录。SPSS 19.0软件包描述性统计分析创伤急救BPOE各方面特征。结合创伤急救工作特点和相关文献,探讨创伤急救过程中BPOE的防控策略。结果:48名医务人员4年创伤急救共发生BPOE 192例(次),发生率1.00次/(人·年),报告率39.06%(75/192),伤口处理率76.04%(146/192),感染率1.04%(2/192)。暴露好发职业:护师〉医师〉护工〉技师。暴露常见原因:环境复杂紧急〉防护设施欠缺〉人力资源不足〉防护操作不当。暴露主要环节:现场处置〉急诊手术〉救护车转运〉院内处置。暴露源物质:血液〉污染器物〉分泌物〉排泄物。暴露源病原:未确定〉HBV〉HIV〉HCV〉TPP。结论:"急"、"难"、"险"、"重"、"脏"、"乱"、"差"七个特点是创伤急救BPOE的重要危险因素。创伤急救医务人员在包括出诊准备、现场急救、救护车转运、院内急救与手术以及BPOE后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应遵循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原则并采取有针对性的BPOE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何磊  蒲育  何敏  李海  李邦银  蔡玉郭  刘林  刘勇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06-1312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6—2016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0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后凸角(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Frankel分级标准)、术后植骨融合(Bridwell分级标准),以及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综合评估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110~220min,平均(154.46±32.11)min;术中出血量220~600ml,平均(380.64±108.35)ml。27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00±8.1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获临床治愈,31例患者失访。术后3个月Cobb角[(15.17±6.36)°]、ESR[(25.54±13.25)mm/1h]、CRP[(14.36±10.19)mg/L]均较术前[分别为(25.26±7.34)°、(48.39±10.63)mm/1h、(31.24±13.86)mg/L]明显降低(t=16.62、18.72、15.08,P值均<0.001)。46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随访结束时34例(73.91%)于术后 3~12个月内恢复至正常(E级),8例(17.39%)12个月后恢复至D级,2例(4.35%)6个月后恢复至C级,2例(4.35%)未恢复。植骨融合均符合Bridwell 1级标准,植骨融合率100.00%(310/310),融合时间4~17个月,平均(8.10±5.31)个月。术后3d出现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10d后脑脊液漏治愈;术后肺不张5例,保守治疗后肺复张满意;2例分别在术后9、20个月时出现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器后随访情况良好;3例术后形成窦道,1例再行病灶清除术,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门诊换药后均痊愈;形成冷脓肿者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由我院结核内科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3~7个月后椎旁冷脓肿吸收。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有效治疗基础上,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达到有效治疗腰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脊柱结核,特别是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成人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9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钛钢板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男47例,女42例,年龄21~62岁。术后腹胀61例、食欲差89例、恶心78例,采用中药治疗3~7天。结果:术后3~7天,恶心消失78例;腹胀消失60例,腹胀减轻1例;食欲恢复正常81例,食欲稍差8例。结论:结核病治愈的根本措施是抗痨治疗,手术是非常重要手段,术后中药治疗能有效减轻胃肠道并发症,能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能有效减轻抗痨药物胃肠道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对照观察了运用利尿、脱水、改善微循环、抗炎、增强免疫及中药内服、针灸、按摩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牵引、推拿疗法对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组70例,治愈6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7.1%,有效率为97.1%;牵引、推拿对照组70例,治愈5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71.4%,有效率为88.6%,两者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高于牵引、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