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布加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导致以肝充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综合征。典型肝脏病理特征为肝窦明显扩张,慢性发展可出现肝硬化。临床诊断通常依赖影像学检查提示,并通过金标准下腔静脉造影确诊。但因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现报道1例先因误诊漏诊而治疗无效的布加综合征引起的肝硬化病例,最终基于肝活检病理检查发现、门静脉CT检查和下腔静脉造影得以临床确诊与有效治疗的过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其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广泛。从免疫抑制剂角度出发,对冬虫夏草及其人工制剂在器官移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应、虫草中具有免疫抑制效应成分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肝炎后肝硬化气虚血瘀的核心病机,本课题组提出并论证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为积之本”的肝硬化中医病机理论。采用不同功效中医古典方剂干预治疗肝硬化多种模型的研究表明,祛瘀的下瘀血汤干预肝硬化的作用特征是针对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肝窦毛细血管化和肝血管异常新生。其作用机制包括下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表达,提高金属蛋白酶活性,促进病理性异常沉积胶原的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诱导其凋亡,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和抑制血管增生等,是下瘀血汤“治标”的作用特征。本文从“病-方(效)-证”相关的实验结果,解析了肝硬化血瘀病机的关键病理学基础主要为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和活化的星状细胞增殖,还包括胶原降解活性低下、肝窦内皮细胞开窗缺失、内皮下基底膜形成以及毛细血管化增加。以上为明确祛瘀方剂(如下瘀血汤)治疗现代疾病所针对的适应证(病理指征)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有助于促进临床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临床医疗的重要特色和优势。简述了近年来肝胆胰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主要针对常见病如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危重病如重症胰腺炎、肝硬化、胰腺癌等,以期客观反映中医对肝胆胰疾病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开展临床病理讨论(CPC),可强化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目前,临床病理讨论仍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导,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今后应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及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法,来提高临床病理讨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鉴定黄芪汤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黄芪汤颗粒后的主要入血成分。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和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ESI-)交替扫描,并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2)采集质谱数据。经Xcalibur 3.0软件获取色谱保留时间以及母离子和碎片离子信息,定性鉴别黄芪汤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小鼠灌胃黄芪汤颗粒后的入血成分及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 综合保留时间、准确分子量、二级碎片信息、对照品比对、文献参考等色谱质谱检测信息,从黄芪汤颗粒中共鉴定出167种化学成分,从小鼠灌胃黄芪汤颗粒后的血清中共检测到甘草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等60种原型成分和43种代谢产物。结论 完成了黄芪汤颗粒化学成分及主要入血成分快速鉴定,可为黄芪汤颗粒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