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9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通道蛋白特定位点(P266T)突变,观察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 将Kir6.2及其突变子P266T的cDNA导入人胚肾细胞,表达ATP敏感性钾通道,用膜片钳方法研究KATP电生理特性。 结果: KATP(P266T)开放能力是野生型的2倍; KATP(P266T)密度仅是野生型20%; KATP(P266T)对ATP敏感性降低;对pH敏感性增高。 结论: KATP特定位点(P266T)突变可改变KATP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对核因子 κB(NF 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大血管中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血管保护的机制。方法 :18只雄性 12周龄SHR随机分为阳性组 ,卡维地洛组 ( 30mg/kg·d) ,美托洛尔组 ( 50mg/kg·d) ,灌喂 8周 ;另选同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为阴性组 (n =6 )。用免疫组化法测各组主动脉NF κB、MCP 1的表达 ,ELISA法测血清MCP 1含量。结果 :与阴性组比较 ,阳性组主动脉组织中NF κB、MCP 1表达增加 (P<0 .0 1) ,且两者正相关 (r=0 .72 8,P <0 .0 1) ;血清MCP 1含量升高 1.6 4(P <0 .0 1)。 8周后 ,治疗组之间血压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但卡维地洛更显著抑制NF -κB、MCP 1表达 (P <0 .0 5)。结论 :卡维地洛可能独立于降压外抑制NF κB的活化来调控MCP 1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离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直接刺激的反应性及亲水性他汀 (普伐他汀 )与亲脂性他汀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药物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ACS(n =15 )病人、稳定型心绞痛 (SAP)病人 (n =13)与健康人 (n =1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RP(2 0mg·L-1)刺激细胞 2 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6的表达 (ELISA)。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分别按照不同浓度 (1× 10 -6,2 5× 10 -6,5× 10 -6,7 5× 10 -6,1× 10 -5mol·L-1)预先孵育细胞 2h后继以CRP刺激 2 4h ,ELISA分析培养液上清中的IL 6水平。结果 CRP(2 0mg·L-1)明显激活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的表达。健康组、SAP组和与ACS组IL 6表达分别为(987± 10 2 )ng·L-1,(991± 134)ng·L-1,(312 9± 333)ng·L-1,均较其基础状态 (未受CRP刺激 )明显增高 (P <0 0 5 ) ;受CRP刺激状态下 ,ACS组IL 6表达是健康组的数倍(P <0 0 5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药物干预下 ,IL 6表达下降水平有所不同。结论 一定浓度的CRP能直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表达增加 ,提示CRP能直接激活炎症反应 ,在ACS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支架植入术(PCI)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91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PCI组和药物组,两组在确诊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分别填写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观察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程度(AS)、心绞痛发作程度(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识程度(DP)5个维度的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整体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P<0.01),PCI组术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P<0.01);PCI组术前TS、DP低于药物组(均P<0.05),术后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I术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加强心理干预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Vorapaxar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4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Vorapaxar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Meta分析显示:Vorapaxar组以心源性死亡(CV)、心肌梗死(MI)和卒中为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OR=0.87,95%CI 0.81~0.93,P<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OR=0.89,95%CI 0.84~0.95,P<0.01)、CV和MI发生率(OR=0.87,95%CI 0.81~0.93,P<0.01)、MI发生率(OR=0.85,95%CI 0.78~0.92,尸<0.01)低于安慰剂组,而出血发生率(OR=1.48,95%CI 1.39~1.57,P<0.01)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OR=2.36,95%CI 1.40~3.98,P=0.01)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时,Vorapaxar虽然在出血发生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上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但能显著减少CV、MI和卒中为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MACCE发生率、CV和MI发生率及MI发生率。Vorapaxar可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一定浓度的C-反应蛋白(CRP)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炎症反应,并观察pravastatin的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聚左旋乳酸/无定形磷酸钙(PLLA/ACP)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置入猪冠状动脉6个月内支架弹性回缩及有效性。方法将16枚新型生物支架随机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后即刻、随访终点)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术后即刻、1个月、6个月),并且,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处死12、4只动物,取支架置入部位血管固定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和支架贴壁情况。结果各小型猪随访终点造影复查可见支架置入段血管血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等现象。IVUS检查提示,平均支架面积和平均支架直径在置入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分别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支架面积:(6.08±1.30)mm2、(6.00±0.60)mm2比(5.97±0.53)mm2,P〉0.05;平均支架直径:(2.76±0.30)mm、(2.76±0.14)mm比(2.75±0.12)mm,P〉0.05],提示支架未发生显著弹性回缩;病理形态学分析提示,支架置入段血管轻度狭窄,未见支架贴壁不良。结论新型生物全降解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6个月后,未发现显著支架弹性回缩,具有足够的支撑性能;内膜增生程度较轻,能够保证管腔通畅。  相似文献   
8.
Ⅱ 卵母细胞的电生理实验方法1 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法 (twoelectrodevoltage clamp ,TEV)是卵母细胞电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实际工作中也可用来筛选电流表达较好的卵母细胞进行cut open及macro patch实验。1.1 基本原理 TEV需用两个电极插入细胞内 ,一个用于电位的钳制 ,一个用于通道电流的记录。参见图 1。图 1 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法电路模式图1.2 仪器、设备 多家公司提供双微电极电压钳制所需的放大器。以DAGAN公司为例 ,有CA - 1B ,TEV - 2 0 0A ,Ce…  相似文献   
9.
冠脉内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和开发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新型抗血栓制剂已成为现代心血管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经证实东菱精纯克栓酶(Batroxobin DF—521,DF)具有较强的抗凝、激活纤溶系统作用,临床抗血栓作用显著。经高科技生物技术生产的新一代抗栓药兆科蝮蛇抗栓酶(zhaoke ahalysantip-farciasi,ZA),其制剂纯化浓度优于以前同类产品,在离体试验中具有抗凝、去纤等作用。但国内外目前还未有关于该药的载体实验效果报道。本实验在血管外电刺激诱导血栓形成模型的基础上比较两种抗栓药物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抗凝、纤溶系统和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钾通道孔道胞膜外侧突变后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HERG野生型通道(WT)和HERG突变型通道(MT)的互补核糖核酸(cRNA)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孵育24~72h后以不同刺激程序用双微电极法记录通道电流的表达。用Clampfit9.2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部分电流用相应的方程拟合。结果:HERGWT外侧的第628位点的甘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G628C)和第631位点的丝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S631C)成HERGMT后普罗帕酮与HERGMT通道的结合能力减小,50%抑制浓度(IC50)对HERGWT,HERGMT分别为5.31μmol/L和7.81μmol/L。普罗帕酮对HERGWT和HERGMT的阻滞效应都呈电压和浓度依赖性。普罗帕酮减小HERGWT,但未减少HERGMT通道的半数激活电压。结论:普罗帕酮是HERG通道的开放通道阻滞剂,HERG通道孔道膜外侧突变(G628C和S631C)能改变普罗帕酮与通道之间的结合能力,从而影响通道的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