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71例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依据、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结果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脑脊液的改变无典型性、患者临床表现与脑脊液无典型性;经过治疗,68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存活率为95.77%,死亡率为4.23%。结论临床中对于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应当高度警惕、及早诊断、正确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进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宽颈动脉瘤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致密率低,复发率高,疗效不佳,尤其是动脉瘤颈/体比>1.5的宽颈动脉瘤效果较差[1].近年来,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可使宽颈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颅内专用自膨式Enterprise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的患者中,15%~20%是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本院已开展的颈动脉狭窄的PTAS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检测其血浆Hcy水平,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评估颅内血管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多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大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后循环系统粥样硬化患者(P〈0.05)。而且大动脉粥样硬化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多存在粥样硬化斑块,血浆Hcy水平与颅内动脉(尤其是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血浆Hcy可能是颅内大动脉粥样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其稳定性与灵活性都十分重要,踝关节骨折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为复杂的类型,其治疗要求非常高,且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较薄,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俯卧位跟腱旁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兼顾三处骨折内固定,达到满意的手术入路效果。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防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本研究观察了急性脑卒中合并及不合肝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是已知的参与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关键因子。β-APP是否参与难治性癫痫中的病理机制并不清楚。这项研究在于了解β-APP的蛋白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颞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异常。方法:免疫荧光法半定量测定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颞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的β-APP阳性蛋白的荧光值,并应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免疫荧光强度值分析结果显示β-APP在耐药性癫痫脑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PP在难治性癫痫脑组织中异常增高,增高的BAPP可能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AO分型分为A、B、C共3种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切开复位“T”形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比较3种固定方法的骨折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10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6个月。石膏固定组、外固定支架组与LCP组在A型骨折治疗中无显著差异(P〉0.05);B型骨折治疗方面,LCP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而石膏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方面,LCP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且外固定支架组显著优于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A型、B型稳定骨折首选手法为复位石膏外固定,不仅能获得良好疗效,还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粉碎性骨折(C3型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可选择外固定支架技术,或者配合克氏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等技术即可取得满意效果;不稳定骨折、累及关节面骨折(B型、C型骨折)首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8月,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其中4例在导丝或导管保护动脉瘤颈情况下行栓塞治疗;1例术中导丝刺破动脉瘤,继续快速填塞至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栓塞后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行A1-A2段支架后置入。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11例,>90%栓塞8例,<90%栓塞4例。支架后置入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1个月后康复出院。所有患者临床随访6~24个月,未见再出血。1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复查,动脉瘤未见复发,其中3例>90%栓塞、2例<90%栓塞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细致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DZ和LIM结构域蛋白7(Pdlim7)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不同组织学类型肉瘤临床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4例不同组织学类型肉瘤中Pdlim7的表达,同时探讨各类型肉瘤中Pdlim7的表达情况。结果 Pdlim7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肉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表达存在差异。结论 Pdlim7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肉瘤中表达存在差异,对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