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超声脉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疾病尚未见报告。1986年我们用超声脉冲多普勒对50例经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的直径及血流速度和20例患者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直径及血流速度进行了检测,发现脑梗塞侧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侧。  相似文献   
2.
笔者观察了66例经CT证实的脑出血病人,发现其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发病机理一般认为由于微动脉破裂所致。通常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保持在18.66~20.00千帕/12.00~13.33千帕(140—150/90—100毫米汞柱),不足引起脑出血。当有其他诱发因素时,血压骤增导致出血,尤其是基底节区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好发部位。笔者观察的66例病人中,有42例有高血压病史,近期血压增高明显者26例,证实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酗酒饮酒是造成脑出血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膜CD29、CD18含量,探讨脑梗塞药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肠溶阿斯匹林(ASA)和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及蚓激酶(ePPA)治疗前后的脑梗塞患者整合素β1-β2-链CD29、CD18在淋巴细胞膜表面的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CD29、CD18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本文提示CD29、CD18是引起脑梗塞的主病因素;ASA和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4.
患者68岁,女性,既往身体健康,因舌和双手细震颤及行动迟缓3个月于1987年11月入院。体检发现:全身肌张力轻度增高,面部无表情,缓慢步态,双手和唇轻度静止性震颤(频率14~16次/分)智力正常。排除了神经药物中毒或正常颅压脑积水等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其他因素。按照Hoehn和Yahr评价标准,诊断为帕金森氏病Ⅱ期,采用L-DOPA和每天500mg羟苄丝肼(benserazide)治疗3个月,震颤症状加重,继每天加用100mg邻甲苯海拉明(Orp-henadrine)仍无任何好转,此后,在10个月的观察中发现病人状况进行性恶化。1988年12月四肢呈现严重震颤,从而影响了病人所有日常活动,后增加两种药物剂量,但仍未使症状改善,一个月以后,即1989年1月病人开始出现间歇发烧,右额部疼痛,没有视觉障碍或眩晕。实验室检查示轻度低色素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塞与心脏的关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CT显示不同面积和部位损伤的急性脑梗塞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尚未见报道。近来我们收治经CT证实并排除心脏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16例,现报告其中发病  相似文献   
6.
采用 ̄(133)氙吸入法,对无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89例(治疗组42例,未治疗组47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的局部脑血流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存在着局部或全脑性低灌流。与年龄性别相同的对照组比较,未治疗组局部脑血流降低较显著(P<0.01),而治疗组仅轻微降低(P=0.05)。认为抗高血压治疗有保护脑血流、减轻高血压对靶器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舞蹈症18例临床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葛树业郭述苏薛慎伍小舞蹈症又称Sydeham舞蹈病。以面部和四肢的不自主运动及肌张力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儿童,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常见表现。现将1985~1996年我院收治的18例小舞...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患病后1-3天的50例脑梗塞急性(AC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Ts(ThrombspondinTs)与部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以了解Ts改变后与生化指标异常间的相互关系,为脑梗塞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资料脑梗塞按全国1986年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并经头颅CT或MR头颅扫描证实。患病组5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4.5(60-68)岁。设健康人21例做对照组,男性,平均年龄65(60-70)岁。两组在受试前2周均确认没有服用抗凝、降脂、降糖、钙剂等药物,并排除平素患有动、静脉炎,血小板增多、减少症及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2例急性脑梗塞(CI)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进行研究。并探讨ET、CGRP血浆中水平与脑梗塞面积、部位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结果 :CI组血浆中ET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CGRP又略低于对照组 ,大面积梗塞ET和CGRP高于梗塞面积小于5cm×5cm组。内囊、基底节损伤较皮层梗塞和对照组高 ,而CGRP的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浆中ET和CGRP改变是早期诊断和治疗CI的较敏感的客观指标。对ET、CGRP异常者及时调整 ,将能有效降低因ET、CGRP失衡所致脑梗塞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塞发病及预后与Fas、Apo2.7、Bcl-2阳性表达率间的联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血浆血小板膜Fas、Apo2.7、Bcl-2的百分阳性表达率。结果:脑梗塞超早期治疗组血小板膜Fas、Apo2.7、Bcl-2分别以2.06、2.16、2.66低于或高于普通脑梗塞组的2.86、2.47、1.87,差异显著,P〈0.05。超早期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普通治疗组,P〈0.01.结论: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