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相关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4例,分为PCAD组54例和晚发冠心病(LCAD)组70例,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H、TG、HDL-C、LDL-C、脂蛋白a[LP(a)]、总胆红素(TBIL)、胱抑制素C(CysC)、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心动脉压(CAP)进行比较,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PCAD组与LCAD组比较,HbA1c、HDL-C、HsCRP低于LCAD组(P0.05),BMI、LP(a)、TG高于LCAD组(P0.05),而FBG、2hPG、LDL-C、TBIL、CysC、Fib、DBP、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支数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61.11%),而LCA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2支病变(37.14%)及3支病变(34.29%)。PCAD组在局限性、偏心性病变中所占比例高于LCAD组(P0.05);在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向心性、弥漫性病变所占比例低于LCAD组(P0.05);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L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CAD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以0~19分为主(55.55%)。结论 HsCRP、BMI、LP(a)、DBP是PCAD主要危险因素。PCAD患者冠脉病变较轻,多为单支、局限性、偏心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蒋琳  莫江英  刘健翔  姜世平 《海南医学》2016,(12):1932-193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患者给予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CHF失代偿期患者7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利尿、强心、营养心肌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追加rhBNP治疗,两组均以72 h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相关生化指标等差异,并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分别为(40.2±4.6)%、(44.4±5.1)%、(48.1±6.1) mm、(60.3±6.7) mm,对照组分别为(40.9±4.8)%、(44.6±5.0)%、(48.7±6.2) mm、(60.5±7.1) mm,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SF、LVESD和LVEDD分别为(48.5±5.2)%、(51.3±5.2)%、(42.3±5.2) mm、(53.8±5.3) mm,对照组分别为(45.8±4.4)%、(48.1±5.5)%、(46.2±5.8) mm、(57.4±6.2) mm;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SF明显升高,LVESD、LVED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升高与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胱抑素C (CysC)、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别为(933.2±312.2)μg/L、(1.85±0.41) mg/L、(362.7±80.3)μg/L,治疗后相应指标分别为(324.5±109.3)μg/L、(1.02±0.23) mg/L、(165.4±33.2)μg/L。对照组治疗前的NT-proBNP、CysC、TGF-β分别为(935.6±321.2)μg/L、(1.86±0.42) mg/L、(361.8±83.2)μg/L,治疗后相应指标分别为(537.3±189.3)μg/L、(1.39±0.30) mg/L、(244.3±44.2)μg/L,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7/39)、10.3%(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追加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CHF急性发作失代偿期有助于迅速纠正心衰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且不良反应轻微,总体疗效确切,具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对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100例健康体检者及150高血压患者的资料,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EAT,150高血压患者根据EAT数值分为低值,中值,高值三组,比较三组间左心房,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大小及EAT厚度对心脏舒张(E/Em比值)、收缩功能(LVEF)影响。结果高血压组的EAT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EAT厚度的增加与左房大小,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E/Em比值,LVEF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EAT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EAT厚度增加影响患者心脏结构的大小,也影响了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提示干预EAT,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当前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5%-40%[1]。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我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作为心脏疾病末期临床表现之一心力衰竭则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成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改变受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血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71.45±4.04岁,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夜间血压是否120/70mm Hg,将病人分为夜间血压增高组(A组)和夜间血压正常组(B组),将尿微量白蛋白(ALB)、血清胱抑素C(Cys C)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评价夜间血压增高与早期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夜间血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其尿ALB、Cys C均明显高于夜间血压增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血压增高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多普勒显像仪观察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EAT),并探讨EAT和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冠脉造影评分(Gensini)分高评分组(≥40,n=80)和低评分组(40,n=100)。分折两组EAT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血脂等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高积分组的EAT厚度高于低积分组,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EAT的厚度与冠脉病变Gnisini积分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为高血压并进行并初次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104例,未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并对冠心病组患者生理指标进行回归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冠心病组LVMI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LAD病变确实是心脏重构的重要因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LAD病变是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左室重构干预治疗可以减缓左室重构、减少心力衰竭发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