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 )HBeAg( )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 )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各型肝病患者以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为主并与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amp,)纤维连接蛋白(Fn)及Ⅰ、Ⅲ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及常用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病理检查等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前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肝患者杀伤性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淳  刘林 《免疫学杂志》1996,12(1):43-47
通过对4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LAK细胞活性的观察,探讨了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非复制状态下的杀伤性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在乙肝病毒的高复制状态下,CD8^+细胞数增加,CD4^+/CD8^+比例显著下降;NK细胞活性与LAK细胞活性也明显低下,且在HBeAg与HBVDNA阳性组中,NK活性与LAK活性的改变与HBeAg的P/N值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而NK活性与LAK活性变化则  相似文献   
4.
血清脯肽酶与慢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及与血清透明酸(HA)和前胶原Ⅱ(PC Ⅱ)水平的平行比较,进一步评价了血清脯肚酶(PLD)活性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模型显示,PLD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平均积分(Mf)呈“剪刀差”改变。6周前PLD活性随Mf增加而升高,6周后Mf继续增加而PLD活性逐渐降至正常,提示PLD主要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并不反映肝纤维量的多少。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变患者的PLD升高最明显,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PLD活性与HA及PC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从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角度研究胶原蛋白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浆cAMP、cGMP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4例各种肝病血浆cAMP.cGMP的水平与47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了部分重型肝炎患者输注G—I后cAMP.cGM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急诊救护中常可遇到不同病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休克病人多因静脉充盈较差,一般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操作困难,故如何在短时间内为病人补充液体及有效药物,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是急诊救护工作的一大课题.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开始在抢救过程中给重症急诊病人施行了深静脉置管快速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为临床病理学提供了新的手段.重组DNA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学,代表了最新的基础研究向临床实验室的过渡,是特殊染色,酶组织化学,电镜,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计数器等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构成了目前病理学论断与研究中最为先进而有力  相似文献   
8.
9.
10.
1型及2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被认为是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由于血循环中游离病毒出现率低以及被感染细胞数量少,直接测定血中HIV 是较困难的。一种称为聚合酶链反应的体外DNA 扩增技术已被用于感染者的HIV 前病毒序列的检测。本文介绍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及其在检测这些病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