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结局的影响【英】/TumaTA//BrJPsychiatry,─1996,168:76─81以往普遍认为老年抑郁症患者预后比年轻成年患者差,但近来这种观点越来越受到冲击。本文目的就是要证实老年和年轻成年抑郁症患者之间预后是否存在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其气道炎性细胞、白细胞介素 6(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 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 09—2003 12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名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 6、IL 8、TNF α水平。 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的总细胞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及IL 8、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哮喘患儿除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 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 8、IL 6、TNF α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 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认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结果 4年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9~2002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总的ESBLs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5.9%、14.8%、20.2%、29.6%;产ESBLs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株70%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 结论实验室应尽早开展ESBLs的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ESBL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气道炎性细胞、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对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6、IL-8、TNF-α水平。结果 急性组的总白细胞数,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及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组除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口腔生物材料是指用于替代或修复各种原因造成外形及生物功能丧失的口腔内组织器官的天然或人造材料。1984年,ISO/TC106制定ISO/TR7405-1997"牙科学-用于牙科的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临床前评价-牙科材料试验方法"国际标准。要求口腔生物材料需符合:①生物安全性;②生物相容性;③生物功能性。安全性和相容性是口腔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生  相似文献   
6.
有人在刷牙或咀嚼甘蔗、苹果等比较硬的食物时.会出现牙龈出血,甚至未咀嚼较硬的食物,牙龈有时也会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唾液呈粉红色或早上起床时发现口角区及枕巾上有血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对口腔黏膜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开展口腔黏膜保健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35~44 岁组792 人、65~74 岁组408 人进行口腔黏膜病问卷调查.结果:知晓口腔黏膜病的阳性率为48.71%,城市高于农村,中年高于老年;有6.16%的人曾就诊过黏膜病科,就诊原因有口腔黏膜不适、疼痛等.就诊单位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口腔专科医院.通过电视、广播途径了解口腔黏膜病知识的人数占36.44%,通过家人、朋友为23.40%,通过报刊、杂志、科普读物占16.49%,而通过口腔医务人员和医院宣传栏仅占12.77%和3.72%.结论:陕西患者对口腔黏膜病的认知水平有待改善,应加强口腔黏膜病的宣教,提高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真菌感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口腔真菌感染患者黏膜标本检测法和唾液标本检测法。黏膜标本检测法:用一次性无菌拭子取病发或病损部位黏膜,用10%KOH方法处理,以镜下检见孢子或菌丝为阳性;标本同时进行培养,以检出真菌为阳性随之鉴定到菌种。唾液标本检测法:用一次性无菌针管采集患者唾液,唾液标本用革兰染色法,镜下检见孢子或菌丝为阳性;唾液标本同时进行真菌培养与鉴定,以检出真菌为阳性随之鉴定到菌种。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黏膜标本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为9.67%;唾液标本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为16.12%;黏膜及唾液标本真菌培养与鉴定阳性率分别为32.25%、70.96%。结论:患者唾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与鉴定的阳性检出率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尽可能使用唾液标本作为口腔感染真菌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m23-H1提高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nm23-H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用MTT法检测顺铂对舌癌细胞的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结合罗丹明荧光强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等离子质谱仪检测细胞内铂离子浓度变化。结果nm23-H1过表达可以明显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的杀伤率,使细胞凋亡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提高细胞内铂离子浓度。这种作用可以被哇巴因(Na+/K+-ATP酶的抑制剂)抑制。结论nm23-H1可提高顺铂对舌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其可能机制是nm23-H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铂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陕西省常见口腔黏膜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5~44岁组792人、65~74岁组408人进行口腔黏膜病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PearsonChi-Square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每天早晚二次刷牙者口腔溃疡和沟纹舌的患病率低于每天只刷牙一次者。饮食入口温度高者,口腔溃疡的患病率较高。吸烟多者口腔白斑的患病率高。结论 ①刷牙可减少口腔溃疡和沟纹舌的发生;②入口食物的温度与口腔溃疡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③吸烟是口腔白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