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多见于口腔恶性肿瘤的联合根治术后,如何有效配合及术前术后护理是现代护理人员的研究主题. 兹将2001年11月~2011年11月笔者观察统计了108例气管切开病例临床资料,其中最小的5岁,最大的74岁,男性64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1.8岁,其中紧急气管切开5例,预防性气管切开102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先了解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2.
苏宇飞 《黑龙江医药》2013,(6):1160-1161
探讨带蒂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32例带蒂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情况、术后护理,观察处置,皮瓣愈合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2例带蒂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功。结论前臂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多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124例,按照病情轻重分为重症肺部感染组(n=42)与普通肺部感染组(n=82),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对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对照组儿童、普通肺部感染组及重症肺部感染组患儿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逐渐降低,3组儿童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30,P0.05);普通肺部感染组与重症肺部感染组患儿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5.353,P0.05);普通肺部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9.581,P0.05);重症肺部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2.72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25(OH)D3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79,P0.01,95%CI=-0.581~-0.124)。结论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 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重症MPP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纤支镜组56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并予以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纤支镜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纤支镜进行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病变部位沐舒坦、布地奈德注药治疗。治疗7d后,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d后,纤支镜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U值分别为3.185、2.886、3.882,均P<0.05)。纤支镜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4.681、4.624、5.517、4.111、3.681,均P<0.05)。治疗7d内,纤支镜组转为有创通气比例为3.6%,低于常规组的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83)。两组疗效构成无明显差异(Z=1.681,P=0.093);纤支镜组总体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P=0.044)。结论大环内脂类药物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治疗小儿重症MPP,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显著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王军建  王列  苏宇飞  文君  陈镜 《山东医药》2013,53(35):26-28,I0003,I0004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大鼠尾静脉一次注射盐酸阿霉素7 mg/kg,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注射阿霉素1周后尿蛋白定量> 100 mg/24 h即算建模成功.将建模成功的26只大鼠随机分为肾病模型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各13只.培哚普利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0.5 mg/(kg·d)灌胃,共6周.对照组和肾病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nephrin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肾病模型组及培哚普利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肾小球TGF-β1表达均升高(P<0.05),但培哚普利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肾病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模型组及培哚普利治疗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肾小球nephrin表达降低(P<0.05),但培哚普利治疗组上述指标高于肾病模型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可上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nephrin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表达,减少尿蛋白排泄,并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早期给予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延续母亲声音接触,探讨对其体格生长和神经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入住西安市儿童医院 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0 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母亲声音播放,持续10 d以上,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体格发育情况,在校正胎龄40周进行神经行为评估。 结果 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体重、头围和身长增长速率比较,出院体重比较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纠正胎龄40周时采用国际新生儿行为神经观察系统(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observation, NBNO)进行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比较,其中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对说话人脸反应、人脸反应、妈妈声音定向、摇铃声音定向、红球追视、哭闹、安慰、应激等10项神经行为评估,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保持母亲的声音接触有利于早产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但对体格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维生素A(VitA)、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IL-10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36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疾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MPP)组(69例)和RMPP组(67例)。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热程以及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发生情况。测定并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普通MPP组与RMPP组血清VitA、IL-10、IFN-γ、IL-6水平。分析不同水平VitA与RMPP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MPP患儿临床维生素A缺乏(CVAD)与IL-6、IFN-γ、IL-10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血清VitA、IL-6、IL-10、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VitA水平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高于普通MPP组(P<0.05)。VitA水平与性别、年龄和热程无关(P>0.05);低VitA水平与RMPP患儿的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有关(P<0.05)。MPP患儿CVAD与IL-6、IL-10和IFN-γ呈正相关(r=0.381、0.413、0.393,P<0.05)。结论临床应提高早期识别RMPP的能力,患儿若存在CVAD,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发生RMPP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3天,因反应差3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8小时入院.系1胎1产,40+1周孕,剖宫产.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分别评8分、10分、10分,生后反应较差,呼吸尚平稳,吃奶少,无抽搐,24小时排胎粪.入院前8小时,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拒乳,急送我院.查体:体温36℃,脉搏扪不清,呼吸78次/分,血压测不出,体重2.1公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旨在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搭建人源性抗体制备的技术平台,解决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不足,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从5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PCR扩增轻链和重链Fd段(即重链的可变区和第一恒定区)基因,并将扩增的轻链和重链基因片段克隆于pComb3x噬粒载体,电转化XL1-Blue大肠杆菌,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后构建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对此抗体库双酶切进行鉴定,并用呼吸道合胞病毒颗粒作抗原进行初步筛选。结果:经过重轻链基因的重组,成功构建一免疫噬菌体抗体基因库,共有2.08×107个不同的克隆菌,其中70%的克隆均含有轻链和重链Fd 基因。因此,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为1.46×107,经过滴定,原始抗体库的滴度为1.06×1012 pfu/mL。经初步筛选,抗体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为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亦将有益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