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孝感市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3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 022例,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 022例标本共分离病原菌408株,检出率39.92%,其中革兰阴性菌308株(75.49%),革兰阳性菌78株(19.12%),真菌22株(5.39%)。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0.29%)和肺炎链球菌22株(5.39%)。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26株(30.88%)、肺炎克雷伯菌84株(20.59%),二者主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产酶率分别为52.38%(66/126)、58.33%(49/84)。ESBLs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100%耐药,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8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主要是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二者产酶率均在52%以上,平均耐药率达58%,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佐治儿童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9例支原体感性大叶性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用红霉素(第 1周)加阿奇霉素(第2~4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输甲泼尼龙1~2 mg/(kg*d),2~3 d,后改口服泼尼松1~2 mg/(kg*d),3~4 d.对比两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和治愈率.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率(79.17%)明显高于对照组(59.6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可较快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应用不同剂量(1g/kg与2g/kg)丙种球蛋白后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比较两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自1996年1月~2006年1月本院资料完整KD住院患儿,根据应用IVIG(1g/kg与2g/kg)分为两组,监测其治疗后的3d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冠脉损害,并动态观察其心脏变化。结果应用2g/kgIVIG患儿血浆蛋白浓度、血浆黏度及反映红细胞聚集性指标较应用1g/kg IVIG患儿明显增高,短期内冠脉损害增加明显,远期冠脉损害无差异(P>0.05)。结论1g/kgIVIG有不亚于2g/kgIVIG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近期冠脉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舒琼璋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20-1322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液流变学的对比研究,了解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284例作为病例组,分别评价其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晚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同期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并以120例同年龄阶段健康儿童作对照,测量相应指标。结果: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在恢复期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全血低切黏度(VB2)、血浆黏度(V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恢复较慢,有冠脉损害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更加明显,各项指标较无冠脉损害患儿恢复较慢,尤其是VB2、VP、EAI在恢复期晚期仍未恢复正常。有冠脉狭窄患儿其VB2、VP、红细胞压积(HCT)、EAI异常持续较长时间,在慢性期仍未恢复。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反映KD患儿冠脉损害的指标之一,尤其是VB2、VP、EAI、HCT等,持续上述指标异常,反映引起冠脉损害时间较长,易出现冠脉狭窄,为临床预防和诊断冠脉狭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我院于1992-1998年收治重症肺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4 ̄8mg/kg次,每12小时1次。结果:治疗组:肺部罗音吸收,心衰、呼衰纠正得快,住院时间短,死亡率低。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静注川嗪可通过调整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口径,流速和流量面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微循环障碍,防止DIC。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尚有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应用不同剂量(1g/ks与2g/k曲丙种球蛋白后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比较两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自1996年1月~2006年1月本院资料完整KD住院患儿,根据应用IVIG(1g/kg与2g/ks)分为两组,监测其治疗后的3d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冠脉损害,并动态观察其心脏变化。结果应用2g/kgIVIG患儿血浆蛋白浓度、血浆黏度及反映红细胞聚集性指标较应用1g/kgIVIG患儿明显增高,短期内冠脉损害增加明显,远期冠脉损害无差异(P〉0.05)。结论1g/kgIVIG有不亚于2g/kgIVIG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近期冠脉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ZD)患儿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1990年1月-2004年12月资料完整的KD患儿81例,根据有无应用丙种球蛋白分为2组,分别监测其治疗前,病程20、40d其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检测患儿血清球蛋白(GIb),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其有无冠脉损害。结果应用WIG患儿20d,其血浆蛋白水平增多,血浆黏度增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指标增高。结论应用WIG可在一定时间内增加血液黏度,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会抵消丙种球蛋白部分作用,有可能引起冠脉损害,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32例小儿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梗塞在儿科临床中发病率不高,据国外资料报道其年发病率为1.2/10万左右。多年来因限于临床检查方法及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故在儿科临床上对其诊断很少。随着计算机体层扫描诊断(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在临床上的逐步应用,其诊断亦增多。现将近3年来本院32例诊断脑梗塞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80例,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年龄<6月,1 g/d,~1岁,2 g/d,~3岁,2~3 g/d,均分为2次服用,疗程7~10 d。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唾液分泌型IgA(sIg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62例发生腹泻23例(37.10%),预防组80例发生腹泻13例(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1,P<0.01);发生腹泻次数对照组为(5.16±1.50)次/d,预防组为(3.62±1.10)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1,P<0.01);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4.74±1.32)d,预防组(3.71±1.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唾液sIgA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2.759,P<0.01),而预防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5,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预防婴幼儿A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