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表达水平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16例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前后及2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急性期KD儿童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829,P<0.01)。KD治疗前后比较,KD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较恢复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P<0.01)。KD有冠脉损害组与无冠脉损害组比较,KD急性期冠脉损害组患儿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1,P<0.01)。结论KD急性期血浆NT-proBNP升高,而在疾病恢复期明显降低,有助于急性期KD的早期诊断,以及NT-proBNP水平升高是KD儿童发生冠脉损害的预测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K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住院的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及CRP水平;按冠状动脉(冠脉)损伤与否进一步将KD患儿分为冠脉病变组及无冠脉病变组,对三组NT-proBNP及CR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NT-proBNP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恢复期有、无冠脉病变组两指标均较急性期下降(P〈0.05或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KD急性期冠脉病变组及无冠脉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病变组血浆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P〈0.05)。结论 NT-proBNP及CRP均可作为早期诊断KD的实验室指标,CRP较NT-proBNP在判断川崎病是否存在冠脉病变方面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在小儿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脉损伤(CA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KD病患儿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有无冠状动脉异常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CRP及NT-proBNP进行检测,并分析CRP和NT-proBNP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另检测32例伴有发热但排除心血管受累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32名正常儿童的血浆CRP、NT-proB-NP,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KD患儿血浆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P<0.01),恢复期KD患儿血浆CRP和NT-proBNP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对于有冠脉损伤组KD患儿血浆CRP和NT-proBNP水平与无冠脉损伤组相比,无论在急性还是在恢复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与KD患儿的心血管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分析川崎病(KD)患儿各期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测定50例KD患儿(KD组,亚急性期3人失访、恢复期2人失访)、28例发热待查患儿(发热对照组)及19名正常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肱动脉FMD,并对恢复期患儿依据冠状动脉有无损害分为两个亚组,对各组FM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2,P <0.001);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恢复期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扩张性损害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结论 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肱动脉FMD可反映KD患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为KD患儿诊疗监测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高黏状态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用低分子肝素干预对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149例川崎病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静滴一周,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易发生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程度与冠脉损害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静滴可明显改善川崎病患儿高凝状态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高黏状态为川崎病常出现的症状,并与冠脉损害存在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改变可帮助川崎病高黏状态的判断,早期低分子肝素干预可有效改善川崎病高黏高凝状态,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左心室收缩期节段及整体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变化,并分析左心室应变及应变率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医院急性期诊断为KD住院患儿50例,其中18例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扩张,32例患儿冠状动脉正常。选取同期以心脏杂音来该院门诊就诊,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的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急性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前,IVIG前)、亚急性期(IVIG后1周)及恢复期(IVIG后8周)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收缩期左心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及应变率(GLSR)、收缩期整体峰值环向应变(GCS)及应变率(GCSR)、收缩期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于急性期获取实验室参数,包括C反应蛋白(CRP)浓度、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比较不同时期KD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应变及应变率;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应变及应变率;分析急性期KD患儿左心室GLS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患儿比较,KD组患儿急性期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冠状动脉(LCA)内径、右冠状动脉(RCA)内径均升高,GLS、基底段纵向应变、中间段纵向应变、GCS及基底段环向应变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3、4.123、3.018、3.982、5.135、4.753、3.012、4.6351,P<0.01或0.05);亚急性期KD患儿LVMI、LCA内径仍较高,GLS及中间段纵向应变开始升高但仍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86、4.387、4.895、4.031,P<0.01)。与KD患儿急性期比较,KD患儿亚急性期LVMI较低,GLS、基底段纵向应变、GCS及基底段环向应变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2.976、4.5362、4.428、5.327,P<0.01或0.05)。与冠状动脉正常组KD患儿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KD患儿CRP浓度、ESR、ALT浓度、AST浓度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03,t=928、P=0.006,t=3.201、P=0.003,t=3.174、P=0.004)。KD患儿急性期左心室GLS与LVMI、CRP均呈负相关(r=-0.795,P=0.000;r=-0.67,P=0.041)。 结论KD患儿急性期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亚急性期开始恢复,恢复期至正常范围。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项简单、能精确评估KD患儿不同时期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新方法,其能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早期发现KD患儿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对辅助临床早期诊断KD、远期随访KD患儿左心室功能变化及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川崎病(KD)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监测比较KD组和对照组、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的D-二聚体、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指标变化,并比较冠状动脉病变(CAD)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急性期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的D-二聚体、ESR、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3、2.37、1.66,P均〈0.05);与KD组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8、23.35、1.98,P均〈0.05)。CAD组的KD急性期、恢复期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于NC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8、2.09,P均〈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KD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 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 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老年脑卒中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检测10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而脑梗塞患者因液粘度明显增高;恢复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较急性明显增高,而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血液流变学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自动心肌运动定量(aCMQ)技术评估川崎病(KD)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入院后接受常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KD患儿(KD组),包括22例冠状动脉扩张(A亚组)、31例冠状动脉未扩张(B亚组);以同期5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KD组分别于治疗前12 h内(急性期)、治疗后1周(亚急性期)及6~10周(恢复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M型超声测量左心室常规参数,获得左心室心尖两腔、三腔及四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并以QLab 13.0软件进行脱机aCMQ分析,获取左心室局部纵向应变(LS)、整体纵向应变(GLS)及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相关参数。结果 急性期KD患儿与健康儿童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KD患儿基底段LS、中间段LS、心尖段LS、心尖两腔观LS (LSAP2)、心尖三腔观LS (LSAP3)、心尖四腔观LS (LSAP4)、GLS及恢复期基底段LS、LSAP4均较健康儿童降低(P均<0.05);亚急性期、恢复期KD基底段LS、中间段LS、心尖段LS、LSAP2、LSAP3、LSAP4、GLS均较急性期升高(P均<0.05);恢复期中间段LS、心尖段LS、LSAP3、GLS较亚急性期升高(P均<0.05)。急性期A亚组与B亚组左心室LS及TMAD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恢复期A亚组基底段LS和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平均位移率(AP4 Midpt%)较B亚组降低(P均<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aCMQ技术可早期评估KD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冠状动脉扩张影响KD患儿恢复期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检测10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而脑梗塞患者血液粘度明显增高;恢复期脑出血患者血液粘度较急性期明显增高,而脑梗塞患者的血液粘度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为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阶段及不同类型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变化;手术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乳腺癌患者手术可显著缓解肿瘤导致的血液高粘滞高凝固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及Z值随访伴有冠状动脉扩张的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冠脉恢复的情况,分析影响急性期冠脉恢复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3例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KD患儿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将冠状动脉内径均恢复正常者为A组,冠状动脉内径未恢复者为B组。结果 (1)173例KD患儿有90例(52%)冠状动脉均恢复正常,83例(48%)未恢复正常,未恢复者中14例(8.1%)伴血栓形成。(2)急性期冠脉扩张者以小型冠脉瘤居多,其次是中型冠脉瘤、巨大冠脉瘤,仅冠脉扩张者最少。(3)冠脉未恢复组的发病年龄小,发热持续时间长,CRP、ESR指标增高,急性期冠脉内径的Z值大(P0.05);冠脉恢复组以急性期小型冠脉瘤者居多(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发病年龄越小、发热持续时间长、炎症指标高、冠脉扩张以中型及巨大冠脉瘤者恢复时间长,后期易并发血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KD患儿23例血清IL-4、血浆vWF和VEGF的浓度,设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并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KD并发CAD者及无CAD者(non-CAD)之间进行比较。结果:①KD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IL-4、vWF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急性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1)。②KD急性期CAD者与急性期non-CAD者IL-4、vWF、VEGF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KD恢复期CAD者、non-CAD者IL-4、vWF均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CAD与non-CAD者、对照组相比,VEG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vWF、VEGF均参与了K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IL-4、vWF与KD的免疫损伤、持续性血管炎有关,VEGF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TG、TC及LDL-C降低明显(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显著(P〈0.01);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以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用LG—R-80A型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2800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有增高趋势。结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126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推测与感染有关。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冠脉),形成冠脉瘤(CAA),导致冠脉狭窄、血栓,甚至心肌梗死[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急性期KD、预防冠脉损害(CAL)发生,已被学者公认。其应用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42例KD患儿根据病期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依据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非冠脉病变组。采用放免法测定ET-1水平并进行各期组间的比较。【结果】KD急性期患儿ET-1为(87.46±16.79)ng/L明显高于恢复期组(52.53±19.26)ng/L和健康对照组(43.31±18.35)ng/L(P<0.01)。冠脉病变组急性期水平(96.82±18.34)ng/L高于非冠脉病变组(75.21±14.50)ng/L(P<0.01)。【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ET-1水平可反映KD冠脉血管受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液流变学与胎儿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预测胎儿宫内缺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检测4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全血比黏度高切(BVH)、全血比黏度低切(BVL)、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彩色多普勒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指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重度组BVH、BVL、PV、Fib、HCT大于妊娠期高血压轻度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液流变学各值与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呈正相关,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呈负相关,与胎儿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标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胎儿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比较,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及早处理,从而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患儿血浆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凡茂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91-492,49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KD患儿28例为KD组(其中不完全KD6例);同期住院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28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浆BNP、NT-proBNP水平,并检测两组外周血象、C反应蛋白(CRP)、心脏彩超等。【结果】KD组急性期血浆BNP、NT-proBNP值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及对照组(P〈0.01)。不完全KD组血浆BNP、NT-proBNP值与典型K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D组恢复期血浆BN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KD组急性期BNP、NT-proBNP值与CRP、WB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NP、NT-proB-NP可用于协助KD的早期诊断,减少不完全KD的漏诊或延迟诊断。NT-proBNP血浆浓度较BNP高且恒定,更有利于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