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单纯COPD与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了解COPD合并肺心病与否时的肺功能改变.方法 对所有入选的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心脏超声检查,COPD患者GOLD分级为Ⅱ~Ⅳ级.根据有无肺心病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和COPD合并肺心病组.单纯COPD组37例;COPD合并肺心病组31例.结果 COPD合并肺心病组DLCO% pred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P<0.05);两组间FEV1% pred、FVC% pred、FEV1/FVC、RV% pred、TLC% pred、RV/TLC和共振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较单纯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的损害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对比分析,了解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评价NIPPV在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比分析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应。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3.8±12.5)岁,其中职业性肺疾病10例(尘肺8例,石棉肺2例),脊柱后凸畸形或严重胸膜肥厚粘连5例,支气管扩张3例;AECOPD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69.0±8.5)岁。结果:与NIPPV治疗前比较,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应用NIPPV治疗后第5天和出院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P<0.05);pH值在出院前显著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应用NIPPV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在AECOPD组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后各时间点和出院前PaCO2均显著下降(P<0.05),pH值显著改善(P<0.05);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第2天、第3天、第5天和出院前PaO2显著升高(P<0.05)。结论: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和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NIPPV治疗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比,pH值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得更快,而氧合在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改善得更快。NIPPV可用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不同降钙素原(PCT)水平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CAP患者287例。根据PCT水平,将其分为A(PCT<0.10 μg/L,n=110)、B(0.10 μg/L≤PCT≤0.25 μg/L,n=99)、C(0.25 μg/L0.50 μg/L,n=47)4组。比较并分析4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NT-proBNP与炎性标志物、全血肌钙蛋白I(TNI)及肺炎严重度指数(PSI)的相关性。结果 (1)4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合并症中的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及脑血管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PCT、NT-proBNP、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氧分压(PO2)、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P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TNI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NT-proBNP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NT-proBNP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NT-proBNP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与TNI(rs=0.21,P<0.05)、PCT(rs=0.30,P<0.05)、WBC(rs=0.15,P<0.05)、NEUT(rs=0.25,P<0.05)、ESR(rs=0.23,P<0.05)、CRP(rs=0.40,P<0.05)及PSI(rs=0.54,P<0.05)均呈正相关。以PCT>0.25 μg/L为截点,进一步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患者中NT-proBNP与PCT呈正相关(rs=0.40,P=0.00)。结论 细菌感染加重可以导致患者NT-proBNP水平增高,可能是由细菌内毒素通过炎性递质介导,推测NT-proBNP可以作为反映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本院呼吸科收治的493例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493例痰标本分离出细菌2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8株,占89.0%,革兰阳性球菌22株,占11.0%。根据五年统计结果,总数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1.5%)、洛菲不动杆菌(15.5%)、肺炎克雷伯菌(8.5%),肠杆菌属(包括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中间型肠杆菌及聚团肠杆菌)(8%)、鲍曼溶血不动杆菌(5.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结论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提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常规咳痰和经电子支气管镜(electric bronchoscopy,EBS)采样以及EBS后咳痰的痰培养阳性检出率的差异,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常规咳痰、经EBS取痰及EBS后咳痰三种方式采样,并比较三者痰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以探讨其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比分析NPPV对COPD合并SAS与单纯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应。COPD合并SAS组21例,COPD组33例。观察NPPV治疗前,治疗2 h,治疗第2 d、第3 d、第5 d和出院前的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在COPD合并SAS组在应用NPPV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pH值显著改善(P〈0.05),PaCO2显著下降(P〈0.05),PaO2显著升高(P〈0.05)。在COPD组应用NPPV治疗后各时间点和出院前PaCO2均显著下降(P〈0.05),pH值显著改善(P〈0.05);PaO2在应用NPPV治疗第2 d、第3 d、第5 d和出院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NPPV对COPD合并SAS和COPD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心脏超声进行对比分析,了解COPD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探讨COPD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COPD组69例,年龄(69.0±7.8)岁;健康对照组40例,年龄(67.8±7.6)岁.应用美国PHILIPS公司产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心排出量.结果 COPD组室间隔振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每搏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心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心排出量无显著差别(P>0.05).对COPD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COPD合并肺心病组室间隔厚度和振幅均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左室心腔变小,室间隔振幅下降,每搏量降低,心率代偿性增快,维持心排出量于相对正常水平.COPD合并肺心病者左室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机械通气(HMV)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北京市通州区家庭拥有双水平无创呼吸机和制氧机进行HMV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共20例,其中4例在随访期间去世,1例失访,共15例完成随访。在随访开始和1年结束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测定实际体重等营养状况,测试慢阻肺评估、Borg呼吸困难和呼吸疲劳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行动脉血气分析。随访期间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结果与随访开始时比较,在1年随访结束时实际体重等营养状况指标、慢阻肺评估测试、Borg呼吸困难和呼吸疲劳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以及p H和Pa O2无显著差别(P〉0.05),Pa CO2显著降低(P〈0.05)。随访年度同随访前1年比较,患者因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HMV治疗和对HMV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可显著降低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二氧化碳水平,减少患者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的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