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41岁,主因发作性胸部闷痛15 d,心悸3 h入院.患者在入院15 d前明确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外院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症状缓解后即自动出院,因于活动过程中出现心悸症状,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ECG检查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后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3天前从休息状态下起身活动后反复晕厥2次入院。晕厥时伴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摔伤及其他伴随症状,每次发作约十几秒可自行缓解。既往体健,否认有类似家族史。入院后查体:血压:120/75mm Hg(1mm Hg=0.133kPa),无发绀及杵状指,无颈静脉充盈,心率:115次/min,胸骨左缘可闻及SMⅡ/6级反流性杂音,不传导,P2>A2,余查体未见异常。胸片示肺动脉段膨出。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8次/min。超声心动图:EF:56%,FS:29%,左心室舒末内径34mm,右心室舒末内径39mm,三尖瓣关闭不全,依据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估测肺动脉压力为94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昌市1987年2月16日至1988年2月15日疾病监测的自然人群109159人中发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Elisa检测抗HAV·IgM,HBSAg,抗HBC、抗-HBCIgM,抗EBV·IgM和抗CMV·IgM的急肝血清标志作诊断分型。结果表明西昌市HB为主要型别;次为HNANB和HA;而HEB、HCM和混合感染只占14.39%;HB发病率表现出年龄和性别差异。各型急肝发病率以职业分类工人均高于其它职业。HA发病高峰出现在春季,HB发病季节性不明显,而HNANB 2—3月和8—9月出现二次发病高峰。此外提示各型急肝通过密切生活接触、注射为主要传播方式,输血是次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例1,女,57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2年伴心前区疼痛,加重4d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轻微心前区闷痛,发作时含服速效救心丸5粒,2min后症状逐渐缓解,因为发作小频繁,未重视也未曾系统诊治。体检时心电图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因不影响日常生活未重视,自服“复方丹参片2片/次,2次/d”。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虽不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反复长期的心房纤颤可影响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和运动耐量,导致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Framingham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为5%。心房纤颤患者的死亡率为窦性心律的2倍,并且与基础心脏病的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心房纤颤患者若能转复并长期保持窦性心律是最理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7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应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隔离术根治房颤.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比较两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老年组首次手术成功率为88.89%,中青年组为77.7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3).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7.4±2.63) min及(200.3±2.65) 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3).曝光时间老年组长于中青年组(P<0.01).两组各发生1例穿刺部位血肿并发症,均未出现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及左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与中青年相比,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EF)、P波终末电势(Ptfvl)以及6 min步行试验(6 MWT)的相关性.方法 对208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就诊后24 h内取静脉血,测定血浆BNP,并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及进行6MWT,分析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EF、Pfvl,及6MWT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功能Ⅰ~Ⅳ级患者血浆BNP逐步增加(P<0.001);EF≤40%的血浆BNP显著大于EF>40%者(P<0.001);Ptfvl 值大的患者血浆BNP显著大于Ptfvl小的患者,6MWT距离短的患者血浆BNP显著大于距离长者.BNP与心功能分级、Ptfvl呈正相关,与EF、6MWT呈负相关.其中BNP灵敏性及特异性最高,其次是6MWT及EF,NYHA心功能分级次之,Ptfvl的敏感性最低.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传统的评价心功能指标有明确相关性,并优于上述指标,因其操作方便、快速,可作为临床评价心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艾司洛尔治疗交感风暴伴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5岁,因"胸闷疼2 d加重3 h"入院,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5次/min左右,意识模糊,血压测不到,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20 μg*min-1*kg-1)后血压可维持在80/5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研所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共10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1.73±6.4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即强化组(n=52)。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低分子肝素、口服阿司匹林片皮下注射、氯吡格雷片、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类药物。强化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入及静脉维持治疗。评估两组PCI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检测术后肌钙蛋白I(TNI)、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记录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结果强化组TNI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11±0.05)ng/ml vs.(1.22±0.83)ng/ml]、[(1.59±0.58)mg/L vs.(5.68±1.34)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强化组无MACE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于15 d时不明原因猝死,1例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均有心绞痛发生,强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9%vs.15.4%),有统计学意义(P=0.031)。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强化组高于对照组(100%vs.88.5%),TIMI血流2级比例强化组低于对照组(0%vs.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组发生1例轻微出血,为出血点,停用替罗非班后,出血点减少。2例小出血,分别是血尿和鼻出血。对照组2例轻微出血,为眼结膜充血和牙龈出血。1例小出血为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强化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1.81±0.565)g/L vs.(1.62±0.530)g/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8);血小板减少症(GIT)仅在强化组发生1例,并且为轻度减少。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剑突下疼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入院,15天前曾有大量饮酒史,5天前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约100ml,随即出现剑突下疼痛,伴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胸闷憋气,无放散痛,吸气时疼痛加重。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胸片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白细胞高(具体值不详),肝胆胰脾彩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心电图:V1~V6导联T波高尖,ST段无明显抬高。予止痛药物不缓解就诊于我院,入院后心电监护提示室上速,最快达200次/min,随即阿斯发作,血压测不到。予胸外心脏按压、可达龙150mg静推后以1mg/min静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