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统炎性标志物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和妇产科确诊的130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CP组,其中,初产妇为86例,经产妇为44例。根据ICP严重程度,进一步将其分为重度ICP亚组(n=29)和轻度ICP亚组(n=101)。选择同期在本院就诊的80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按照86例初产妇的分娩孕龄,进一步分为ICP早产亚组(n=37)和ICP足月亚组(n=49)。采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龄等),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细胞比容(H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总胆汁酸(sTBA)等。本研究经过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9076),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ICP组和对照组孕妇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MPV、ALP、AST、NLR和sT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孕龄、白细胞计数、HCT、Hb、GGT、ALT和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度ICP亚组患者的孕龄大于重度ICP亚组,而轻度ICP亚组患者sTBA浓度低于重度ICP亚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MPV、HCT、血小板计数、Hb、GGT、ALP、ALT、AST、NLR和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LR、血小板计数和MPV诊断I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NLR、血小板计数和MPV诊断I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95%CI:0.737~0.867,P<0.001), 0.642(95%CI:0.560~0.724,P<0.001)和0.947(95%CI:0.920~0.974,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NLR、血小板计数和MPV诊断IC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831、254×109/L和9.662 fL,此时其诊断ICP的敏感度分别为71.4%、64.7%和72.2%,特异度分别为81.3%、71.2%和82.5%。④ICP早产亚组与ICP足月分娩亚组孕妇ALT、AST和sTB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孕妇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MPV、PDW、NLR和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sTBA、ALT、AST预测ICP所致早产的ROC分析结果:sTBA、ALT和AST预测ICP所致早产的AUC分别为0.634(95%CI:0.513~0.751,P<0.05),0.672(95%CI:0.563~0.784,P<0.001)和0.692(95%CI:0.544~0.793,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sTBA、ALT和AST预测ICP所致早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8 μmol/L、56 U/L和37 U/L,此时其预测ICP所致早产的敏感度分别为67.2%、62.2%和63.2%,特异度分别为59.6%、41.3%和49.6%。 结论传统炎性标志物NLR、血小板计数、MPV对诊断ICP具有良好准确度,而目前发现的传统炎性标志物对ICP严重程度评估均无价值,sTBA、ALT和AST水平可能对ICP所致早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鼻衄、呕血、全血细胞减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15岁。间断鼻衄6年,反复呕血、黑便4年,再发4天。  相似文献   
3.
4.
本实验以Wistar大鼠颈背部注射D-半乳糖人为建立衰老模型,同时以山茱萸作为抗衰老药物观察自由基(FR)对机体组织的损伤作用,山茱萸的抗氧化能力,了解细胞内Ca^2+在致衰前后的变化及在衰老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抗氧化能力下降,表现为RBC内SOD活力下降(P〉0.05)。山茱萸给药组大鼠RBC内SOD活力、RBC膜中MDA含量及RBC内Ca^2+浓度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证明,衰老大  相似文献   
5.
口服连续给药法迅速纠正抵钾周期性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2009年3-9月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选自北京协和医院,根据转入质粒将培养细胞分为Control组(无转染质粒的PANC-1细胞)、Vector组(稳定表达pIRES2-EGFP质粒的PANC-1细胞)、ARHI组(稳定表达pIRES2-EGFP-ARHI质粒的PANC-1细胞)。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3组胰腺癌细胞在培养第0、1、2、3、4、5天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胰腺癌细胞周期;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ARHI、磷酸化丝氨酸蛋白激酶(p-AKT)、MDM2、p53、p21WAF1、丝氨酸蛋白激酶(AKT)表达;应用碘化丙啶(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干预ARHI组,检测ARHI、p-AKT、MDM2、p53、p21WAF1、AKT表达。结果 3组培养第1、2、3、4、5天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ctor组培养第4、5天细胞增殖情况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HI组培养第1、2、3、4、5天细胞增殖情况与Control组和Vecto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ctor组G0-G1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HI组G0-G1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Control组和Vecto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HI组G2-M期细胞所占比例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和Vector组相比,ARHI组p-AKT、MDM2表达降低,p53、p21WAF1表达增多,而AKT表达没有变化;ARHI组加入LY294002与未加入LY294002相比,p-AKT、MDM2表达降低,p53、p21WAF1表达增加,而ARHI、AKT表达没有变化。结论 ARHI基因通过抑制PI-3K/AKT/MDM2,导致p53、p21WAF1表达上调,在胰腺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式,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的:探讨IL-17BR在IBD患者结肠黏膜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克罗恩病(CD)患者、3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内镜结肠黏膜标本以及30例CD患者、27例UC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结肠黏膜和PBMC中IL-17BR表达,并分析其与CRP、ESR以及CDAI、Mayo评分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检测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前后血清TNF-α浓度,并分析其与IL-17BR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CD和UC患者结肠黏膜中IL-17BR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活动期CD和UC患者IL-17BR表达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CD、U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BMC中IL-17BR阳性率差异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D、UC患者结肠黏膜IL-17BR表达与CRP、ESR、CDAI评分、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IFX治疗后CD患者结肠黏膜IL-17BR表达、血清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IBD患者结肠黏膜IL-17BR表达与炎症程度和TNF-α水平密切相关,IL-17BR可能参与IBD肠黏膜免疫应答,因此可作为反映IBD疾病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ARHI基因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ARHI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ARHI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HI蛋白在试验组中阳性表达27例,阴性表达35例,表达缺失率56.45%;对照组中阳性表达21例,阴性表达7例,表达缺失率25%,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试验组中,ARHI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是否淋巴结转移及神经、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ARHI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而在胃正常组织中普遍表达.ARHI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