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0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20年,加重5年,于2005年9月23日入院就诊.20年前曾有风湿性心脏病史,4年前因甲状腺癌在我院行右侧甲状腺切除术.查体:神清,T 36.8℃,P 82次/min,BP 13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型健壮.甲状腺右侧叶缺如,颈静脉轻度怒张,右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闻及Ⅲ~Ⅳ/6级舒张期杂音,腹平软,肝、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水肿,N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胸腔内热灌注化疗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于全身麻醉下用胸腔镜探察胸腔,并行胸膜活检,用人工心肺机将预充液(生理盐水3 000 mL+顺铂300 mg)加热至42~44℃后,通过2根导管连接至胸腔内,循环灌注胸腔约60min.结果 胸水控制有效率为97.5%,KPS评分升高率为67.5%;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胸腔镜下胸腔内热灌注化疗具有快速诊断、创伤小、控制胸水效果好、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肿瘤热疗用磁流体在体外的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体外的发热行为。方法体外配制不同剂量的磁流体,设定不同电流条件的磁场,观察磁流体的量和磁场电流对磁流体发热的影响。结果磁流体的5分钟温升与磁流体的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994,n=3,P〈0.05),与磁场电流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659,n=3,P〈0.05)。结论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中有着较好的产热效果。  相似文献   
4.
病儿女,9岁.发热5天,腹痛、黑便1天.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2岁时有呕血史.查体:神清,面色稍苍白,气管偏左,右侧胸廓较左侧狭小,双肺呼吸音清晰,右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罗音.心率9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叶肺癌的临床特点,探索中叶肺癌的合理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年间外科治疗的26例中叶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P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7例,ⅢA期10例,ⅢB期4例,Ⅳ期1例.单纯中叶切除8例,中下叶切除12例,中上叶切除5例,剖胸探查1例.共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共62组,101枚,平均每例清扫2.4组.病理结果 ,鳞癌8例,腺癌12例,腺鳞癌4例,复合型肺癌(腺癌伴大细胞肺癌以及腺癌伴肺泡细胞癌各1例)2例,阳性淋巴结53/101,其中PN18例,PN211例,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跨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16例患者术后辅以综合治疗,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50.0%、11.5%.未经综合治疗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23.0%、7.6%.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检验,P<0.05).结论 中叶肺癌容易误诊;中叶肺癌容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还可以引起跨区域转移,应注意跨区域淋巴结的清扫;由于中叶支气管的解剖特点,中央型肺癌容易跨叶侵犯,必须行双叶切除,以减少局部复发.术后应常规辅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甚至在一些做过许多纵隔肿瘤手术的大医院,还在发生纵隔肿瘤手术过程中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情况。看来对一代又一代的医生还须强调:"较大的纵隔肿瘤或囊肿,常与周围组织粘连,界限不清,手术时不应强求从外部分离,达到完整切除或摘除,否则有损伤大血管(尤其是静脉)或周围器官等的可能。对较大的囊肿,宜先作穿刺证实,排除血管瘤,抽除部分内容物减压,然后一般采取切开囊壁,从囊内清除内容物,囊壁与外部致密粘连处不免强切除,可用石碳酸或高浓度碘酊涂抹烧灼,然后稀释清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流体热疗与MSC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体外制作FMNP-MSC;建立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等肿瘤直径长至约4mm时,将FMNP-MSC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到体内。注射后1周,在交变磁场下热疗,每周1次,时间30min,连续4周,光纤测温检测肿瘤温度的变化,每周测量瘤体的长径和短径变化。治疗4周后,球取血观察白细胞变化,离断法处死小鼠,取出肿瘤组织,称取瘤重;光镜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FMNP-MSC热疗后凋亡蛋白(Bax、caspase-3)、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MSC可以将FMNP携带至肿瘤区域,小鼠的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升温至53℃,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增长受到明显抑制。病理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大片凋亡和坏死样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Bax蛋白在两个治疗组明显表达。结论 MSC可以将FMNP携带到小鼠皮下移植肿瘤区域,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升温至有效温度,小鼠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呈凋亡和坏死样改变,可能是通过增加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磁流体热疗(MFH)联合IL-2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凋亡及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MFH联合免疫治疗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小鼠浅表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直径增至0.8cm左右时,将其分为IL-2组、MFH组、MFH+IL-2组及对照组。MFH组瘤体内部注射0.2ml水平约75mg/ml的磁流体,24h后在交变磁场下加温1次,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加温温度稳定在43.0℃左右30min。IL-2组瘤体内部注射0.2ml(5×10^4U)的IL-2。MFH+IL-2组热疗后24h,按上述方法向肿瘤内部注射0.2ml(5×10^4U)的IL-2。对照组瘤体内部注射0.2ml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FH法、MFH+IL-2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HSP70、CD4^+、CD8^+等免疫因子的表达,比较MFH组、MFH+IL-2组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MFH组和MFH+IL-2组注射磁流体后肿瘤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至43℃,肿瘤细胞呈凋亡和坏死样改变,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HSP70、CD4^+、CD8^+水平也均明显升高,小鼠瘤体生长均受到抑制,MFH+IL-2组小鼠瘤体生长抑制更明显。结论43℃、30min条件下的MFH能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诱导荷瘤小鼠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IL-2单独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以提高外周血CD4^+、CD8^+水平,从而增强MFH对Lewis肺癌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e304磁流体热疗对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长至直径(6~8mm)时,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67.5mg/ml)组、中剂量(90.0mg/ml)组、高剂量(112.5mg/ml)组。3个实验组在注射0.2ml磁流体后24h,分别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作用30min,光纤传感器测量肿瘤内部和肛门的温度,每周测量肿瘤体积,观察磁流体热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瘤体的病理变化,对肿瘤生长影响。结果中、高剂量组的温度可以上升至有效治疗温度(>42℃),热疗后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瘤体的增长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抑制效果与剂量呈剂量-效果依赖关系。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结论磁流体热疗可以明显诱导人肺癌A549凋亡、导致坏死,抑制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纳米紫杉醇磁流体热化疗对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及对小鼠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纳米紫杉醇磁流体热化疗治疗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配制纳米紫杉醇磁流体;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并分为对照组、磁流体热疗组、化疗组及磁热化疗组,观察经过分组处理后的人肺癌A549细胞的光密度值、杀伤率、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建立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实验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磁流体热疗组、化疗组以及磁热化疗组,观察四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各组瘤体的病理表现。结果 细胞试验中,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加,磁流体热疗温度恒定,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逐渐增强,其抑制作用更明显,活细胞数的光密度值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免疫组化得出磁流体热疗组及磁热化疗组中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动物试验中,磁流体热疗组、化疗组及磁热化疗组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均受到抑制,其中磁热化疗组肿瘤生长抑制最明显(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坏死样改变。结论 纳米紫杉醇磁热化疗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且较单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