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基本状况。方法:随机调查5598例在我院就诊的妇科、产科和计划生育科病人,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滴虫性阴道炎(TV)、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VVC)、细菌性阴道病(BV)及淋病的感染率。结果:BV、VVC、TV及淋病的感染率依次为17·1%、12·9%、2·7%、0·3%;合并感染率中,BV合并VVC感染率为10·2%,显著高于其它合并感染率(P<0·05)。结论:BV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易于与VVC合并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常见模式妇女阴道清洁度的判断。方法:分析3942例妇科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对各种常见和非常见模式患者进行清洁度判定。结果:除4种常见清洁度模式(占妇科病人的19.4%)外,主要为其它7种非常见的清洁度模式(占80.6%),且都与假丝酵母菌孢子、假菌丝、阴道毛滴虫、线索细胞及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密切相关。结论:常见的4种清洁度模式不能全面反映阴道清洁度的判断,需要对更多模式进行探讨,并清楚界定各种模式下阴道的清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性激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定3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女性正常对照组,均测定瘦素(LEP)、空腹胰岛素(FINS)、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骨密度(BMD)。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女性糖尿病组LEP、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2、BMD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E2水平、BMD较绝经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T水平升高(P〈0.01).(2)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发现,T、LEP、E2与BMD相关。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性激素与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各检测者的静脉血,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好转55例(73.33%),死亡20例(29.33%),好转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死亡者。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越高,表明预后越好。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预后的一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8岁青春发育早期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特征及其与季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0例6~8岁青春发育早期女性外阴阴道感染状况,分析其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炎症发生率、优势菌异常率和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病(VVC)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青春发育早期女性BV发生率、炎症发生率、优势菌异常率、VVC发生率分别为38.52%、16.85%、23.33%、1.11%;BV发生率高于VVC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菌异常中革兰阳性球菌检出102例(80.95%),革兰阴性杆菌检出24例(19.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BV发生率和炎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的优势菌异常率高于8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秋季的BV发生率和优势菌异常率低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发育早期女性外阴阴道感染以BV为主;优势菌异常中以革兰阳性球菌检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BV发生率和炎症发生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以及ATB手工药敏条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参照CLSI 2011年版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 692株细菌中,G+菌占28.0%(473/1 692),G菌占72.0%(1 219/1 692)。分离的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15.1%(22/146)和76.7%(46/60),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屎肠球菌对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5.7%和13.3%,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率分别为82.6%和30.0%,检出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菌株。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占4.0%(6/151),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的耐药率均高于90%。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卡他布兰汉菌产β内酰胺酶的比例分别为58.1%(175/301)、70.0%(21/30)、75.9%(22/29)。肠杆菌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9.9%和74.1%,耐药率最低的分别是3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和阿米卡星。不发酵糖G杆菌在分离病原菌中所占比例较低,为12.1%(148/1 692),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药敏结果显示,除铜绿假单胞对复方磺胺耐药率为93.5%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率为38.9%外,该两种细菌对所测抗生素敏感性高,均在80%以上,未检出泛耐药细菌。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和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导致新生儿肺炎的4种常见病原体(339株)耐药情况以及各病原体组间患儿的临床特征,其中185株分离自支气管分泌物,72株分离自血样本,82株在两种样本中培养同时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474例病原体培养阳性新生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9%)、大肠埃希菌(19.2%)、肺炎克雷伯杆菌(19.0%)和阴沟肠杆菌(11.4%)是新生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多正常,多在生后24 h后入院,而感染G-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患儿则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且一般于生后24 h内入院。50%以上的G-杆菌对第2到4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且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发病时间一般较早。引起新生儿肺炎的G-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甘肃东乡族人群正常对照(NC)114名及T2DM患者10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 UCP-2基因Ala55Val位点的基因型并测序. 结果 AA、AV、VV基因型频率和A、V等位基因频率NC组和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VV型、AV型者TG水平均高于AA型者,NC组VV型者BMI明显高于AA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UCP-2基因Ala55Val的多态性可能与甘肃东乡族人群的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相关,而与T2DM、胰岛素抵抗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女,37岁,已婚。患者自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有异味8 d,于2014年10月31日来院就诊。专科检查:外阴未见异常。阴道:畅通,无充血,白色白带。宫颈光滑,无触血。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中,无压痛。双附件柔软,无压痛。阴道分泌物经革兰染色后,显微镜检查见假丝酵母菌孢子和芽生孢子,滴虫(-),革兰阴性双球菌(-),线索细胞(-),细菌密集度(-),多样性(+),乳杆菌为优势菌。功能试验:过氧化氢(-),唾液酸酶(-),白细胞酯酶(+)。微生态提示菌群及乳杆菌功能正常,查见假丝酵母菌孢子和芽生孢子,建议真菌培养。患者于同日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鉴定结果为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体外药敏试验:2种真菌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均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中敏。患者分泌物DNA检查发现患者解脲支原体(M.urealyticum)DNA(+),沙眼衣原体DNA(-),疱疹病毒DNA(-), 淋球菌DNA(-)。该患者被诊断为多种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合并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对患者进行抗真菌、微生态调节和抗支原体联合治疗。即:(1)5-氟胞嘧啶100 mg/(kg·d)口服,每日4次,连续服用14 d;(2)硝酸咪康唑栓剂(达克宁)200 mg,每晚阴道给药,连续7 d;(3)活乳杆菌制剂(定菌生)0.25 g,每晚阴道给药,连续10 d;(4)阿奇霉素0.5 g/d顿服,连续10 d。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停药8 d,于2014年11月19日复诊,显微镜检假丝酵母菌(-),滴虫(-),革兰阴性双球菌(-),线索细胞(-),细菌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杆菌为优势菌。功能试验:过氧化氢(-),唾液酸酶(-),白细胞酯酶(-)。微生态提示菌群及乳杆菌功能正常。患者真菌培养(-)、分泌物DNA检查解脲支原体DNA等均为(-)。查体宫颈光滑,外阴、阴道、宫体及双附件未见异常。患者经巩固治疗好转后,于2014年12月1日、2015年1月31日、2015年4月30日进行了随访,3次真菌培养和解脲支原体DNA均为(-)。随访患者丈夫无症状,无交叉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