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群的迅速增多,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就诊,巩固疗效,许多大医院都设立了糖尿病专科门诊。目前,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在专科门诊解决其糖尿病相关的各种问题。其实,糖尿病专科门诊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是内分泌科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一个完善的糖尿病专科门诊到底能够帮助您解决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部位采血快速血糖仪检测大鱼际毛细血管葡萄糖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及优缺点。方法:对我科47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在知情同意后进行血糖检测。行正常餐实验,在空腹时和正常餐后2h分别采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手指血用乐康全血糖仪测定血糖、采手掌大鱼际血用Free- style多部位采血血糖仪检测血糖;同时进行采血疼痛感和使用方便性的主观调查,分最好、好、一般和差4级,转换为数字1、2、3、4进行评价。结果:3组的空腹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2h血糖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r=0.759~0.795,P<0.001)。3个部位的测试结果间均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0.576~0.651(P<0.001)。两种血糖仪的使用方便性无明显差异.指尖采血的疼痛性要强于手掌大鱼际采血(P<0.05)。结论:多部位快速血糖仪(Freestyle)手掌大鱼际采血检测血糖的结果可靠,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监测血糖的一种较为准确、方便、痛苦较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吸碘率曲线下面积与Graves病^131I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31I治疗格雷夫斯(Graves)病的疗效与吸碘率曲线关系以探讨确定个体化给药剂量的可能。材料和方法:152例应用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根据疗效被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比较两组间年龄、甲亢病史、甲状腺重量、血清游离T4、131I治疗剂量、24小时吸碘率以及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等。结果:两组间患者在甲状腺重量、甲亢发病时间、服药剂量、血清游离T4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未愈组患者年龄小于治愈组,两组间24小时最大吸碘率间无明显差异,但治愈组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72.6±18.1)明显小于未愈组(81.5±15.4,P<0.005)。所有131I治疗患者的24小时最大吸碘率(88.2±12.5)明显大于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75.8±17.6,P<0.001)。结论:Graves病患者吸碘率曲线下面积较24小时最大吸碘率更能够反应甲状腺组织的摄碘功能,可能是用来指导给药量计算的更好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 1g顿服对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脂餐后代谢的急性影响 ,探讨其降糖机理及临床新用途。 方法 初诊T2DM、葡萄糖耐量低减 (IGT)患者共 30例 ,按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2、Homa IR≤ 2分为A、B两组 ,观察服二甲双胍 +脂餐及对照脂餐后 8h内血糖、胰岛素 (INS)、血脂变化。 结果 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餐后血糖及体重指数 (BMI)相似情况下 ,A组显示高胰岛素血症 ,餐后长时间高甘油三酯 (TG)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 1g顿服显著抑制A组餐后 2h血糖、游离脂肪酸 (FFA) ,长达 8h的TG及 8h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P均 <0 .0 5 )而不引起胰岛素变化 ,而B组未见显著改变。 结论  1g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抵抗的T2DM及IGT患者起了明显的胰岛素增敏作用 ,此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TG的清除或利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糖尿病朋友,尤其是年轻患者问,糖尿病是否遗传。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当前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糖尿病不仅本身是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6.
如果您是糖尿病病人,您了解运动的好处吗?您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吗? 运动的好处很多,可以促进体重减轻,维持理想体重,促进胰岛素发挥功能,帮助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可增加心肺功能,增加肌肉、血管弹性,帮助降低血压,增加血液循环,行动较积极、更具有自信心和乐观态度。那么糖尿病人适合参加什么样的运动呢?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诊断为1型糖尿病病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测定与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三种胰岛自身抗体在1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43例住院病人,男26例,女17例,年龄30±13岁,病程3.8±5.8年,以三种胰岛自身抗体一项以上阳性为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糖、HbA1C、C肽、胰岛素用量、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43例1型糖尿病病人GADA阳性率37.2%(16/43)、ICA阳性率为18.6%(8/43),IAA阳性率为37.2%(16/43);病程在10年以上抗体持续阳性者占60%,ICA及IAA抗体阳性率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1年内在10%~30%,10年以上达50%.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年龄(33±13岁vs 25±14岁,P=0.09)、病程(4.7±6.5年vs 4.1±3.9年,P=0.16)无显著差异,但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者多(72%vs 58%).C肽水平低(空腹0.18±0.17 vs 0.34±0.22,P=0.35;餐后2h 0.43±0.41 vs 1.29±1.30,P=0.022),达到血糖良好水平时胰岛素用量更大(0.78±0.31 U·kg·d vs 0.59±0.18U·kg·d,P=0.037).两组在BMI、血糖、HbA1C及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可见明显差异(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71.4%vs 40%,P=0.045;失代偿性糖尿病肾病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病率25%vs0%,P=0.034).结论:在Ⅰ型糖尿病的病人中,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虽然年龄、病程及HbA1C皆相似,但前者胰岛功能更差,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达到相同血糖控制水平所需胰岛素剂量更大,其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更高,程度更严重.提示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糖尿病需要以改变饮食、运动等生话方式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即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五驾马车”的综合管理。那么,体重控制在糖尿病管理中有何作用呢?本文就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人,分为MSII组(26例)和CSII组(38例),其中MSII组中女性14例,男性12例,CSII组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CSII和MSII两组的年龄、空腹C肽、空腹血糖、BMI、HbA1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治疗的目标血糖值为三餐前血糖在3.6~6mmol/L之间.达到目标血糖值后全天胰岛素的总剂量小于30U,则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若全天胰岛素的剂量仍大于30U,则继续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比例.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1月后两组中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CSII组为81.5%(31/38),其中10例已经完全停用磺脲类药物;MSII组为30.8%(8/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的CSII组餐后2h C肽较MSII组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有关,在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恢复细胞功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更多的初诊2型糖尿病人改为口服用药,且血糖仍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