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8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性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贮存转运重金属离子、清除氧自由基、抗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内钙超载等生物学效应,并可在线粒体、溶酶体、脱氧核糖核酸水平上起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Kang利用转基因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限制饮食铜摄入量、注射阿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的影响. 方法:健康新生长耳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C组):ip生理盐水0.4 mL,24 h后取离体心脏,常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5 min转为工作心15 min后停灌45 min,恢复灌注15 min改为工作心30 min;实验组(E组):ip去甲肾上腺素, 24 h后取离体心脏,方法同对照组. 测定心肌细胞中HSP70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含水量(MWC)、心肌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P)含量、内皮素(ET) 含量、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ATPase活性及其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ATP能力[ATP]m,心肌超微结构. 结果:E组HSP70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MWC低于C组(P<0.05);ATP含量、SOD活性、心肌线粒体Ca2 -ATPase活性、[ATP]m, HP含量优于C组(P<0.01),MDA含量、CK, 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含量、ET含量低于C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C组明显减轻. 结论:HSP70对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腺苷心肌保护液对大鼠心肌ATP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采用离体大鼠工作心脏缺氧停搏120 m in, 采用高钾、高钾+ 腺苷及腺苷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发现停搏末含腺苷的两组ATP含量明显高于高钾组, 且复灌后进一步恢复; 各离子含量均能保持平稳。高钾组复灌后细胞内Na+ 、Ca2+ 明显增高伴Mg2+ 的减少。结果表明: 腺苷心肌保护液能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维持停搏期间及复灌后细胞内离子含量的稳定, 对缺氧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9例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CVVH治疗,比较透析前后血电解质和尿素氮,肌苷的变化,以及全身水肿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7例存活,2例死亡,存活患者透析后尿素氮、肌苷和血钾均逐渐降低,水肿改善,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结论CVVH是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便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的变化,以及全身水肿情况。结果:15例存活,4例死亡。存活患者血液滤过后尿素氮和肌酐均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尿量分别于透析后2~11d恢复正常,透析后4~5h血钾可降至正常范围。所有患者透析后水肿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是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便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1 993年 1 2月~ 2 0 0 0年 1 2月对 5例主动脉缩窄并发心内畸形的患儿进行了外科手术。其中 2例为一期完成手术 ,3例为分期手术。1 临床资料例 1 女 ,8岁。干下型心室间隔缺损 (VSD)2 .0cm× 1 .5cm ,主动脉缩窄长度 3cm ,动脉导管位于缩窄段的远端 ,直径 2cm ,并发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1 2 0mmHg( 1mmHg =0 .1 33kPa) ,平均压 70mmHg。手术采用自左第 4肋间进胸 ,显露和解剖左锁骨下动脉、动脉导管和缩窄段 ,其后进行胸骨正中切口 ,肝素化后 ,依次插升主动脉灌注管和降主动脉灌注管及上、下腔静脉引流管 ,进行上、下半身…  相似文献   
7.
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10例,换瓣130个,其中用牛心包瓣117个,经临床证实效果满意。应用生物瓣后早期抗凝治疗(尤其是有过血栓栓塞史者,伴房颤、左房巨大的病人)应持续半年。为提高治疗效果,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及良好的心肌保护。牛心包瓣瓣衰竭的特征为瓣叶撕裂。减少瓣叶的机械性损伤,改用弹性瓣架,可减少瓣叶上的应力集中,延长牛心包瓣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氯乙酸盐(DCA)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的肺动脉高压中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后两组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以诱导肺动脉高压产生.于注射MCT 7 d后,治疗组予以DCA喂养,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喂养,各组分别于第7、14、21、28天进行肺动脉平均压力测量.28 d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染色和反映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平均肺动脉压从第14天起开始降低,到第28天时已是模型组的一半(P<0.05).28 d后,治疗组的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度降低(P<0.05),而Caspase-3阳性率升高(P<0.05).结论 DCA可以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从而逆转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磁性靶向材料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移植时到达心肌梗死部位的程度以及对心肌梗死修复的影响。方法取体外扩增的第4代MSCs,先测定MSCs的表面标记,用含10μmol的5-氮杂胞苷诱导后,将MSCs细胞核DAPI(4,6-联脒-2-苯基吲哚)染色后备用移植。将28只SD大鼠分为3组,A组:10只,磁性靶向材料和MSCs接触结合后经大鼠尾静脉移植,将磁石接触心肌梗死部位皮肤表面30min后继续饲养;B组:9只,未与磁性靶向材料结合的MSCs经大鼠尾静脉移植;C组:9只,将MScs直接移植心肌梗死部位。于移植2d后检查MSCs在梗死部位聚集的情况,30d后检查心肌梗死部位的功能及形态的改变。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3~5个磁性靶向材料分子和MSCs的细胞膜结合。A组MSCs归巢率为38%,B组6%,C组53%,A组和C组聚集MSC数目明显多于B组(P〈0.01)。A组和C组移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移植前明显改善(LVEF46%±6%VS.38%±8%,51%±5% vs.35%±4%;LVFS28%±6%vs.20%±7%,32%±4%vs.20%±5%,P〈0.0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梗死心肌内均可找到标记DAPI的移植细胞。B组移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光学显微镜下在梗死心肌内未找到标记了DAPI的移植细胞(MSCs归巢率为38%)。C组与A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结论磁性靶向材料介导MSCs经静脉移植方法能聚集更多的MSCs于梗死心肌部位,减小梗死区面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可暂时性替代心肺功能的新型抢救技术,已被成功用于多种心脏围手术期循环、呼吸支持.心脏移植术后ECMO支持国内报道罕见[1].我院于2006年12月15日为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实施原位心脏移植,术后ECMO支持5 d使受者存活.现将本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