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盛  殷芳  肖琼怡  郭致平 《肝脏》2014,(12):918-923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优化移植治疗途径。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收集 hUC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2.5 mL/kg CCl4橄榄油(1∶1)混合溶液建立,24 h 后移植治疗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肝叶注射 hUCMSC 细胞悬液;治疗后0 h、24 h、48 h、72 h、96 h和1周收集血清分析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3 d、1周、2周留取肝脏标本,观察病理学恢复情况,用 Real-time PCR 检测鼠肝中人 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人 CK18的表达。结果移植治疗组 TBil 和 ALT 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恢复(P <0.05),肝细胞再生程度提高,炎细胞减少,肝脏病理学修复作用增强。在造模后1周、2周时,经尾静脉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组织中,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的相对转录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移植治疗组中,移植后的 hUCMSC 在鼠肝中诱导分化后表达人肝细胞相关蛋白 CK18。经尾静脉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功能、移植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hUCMSC 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能促进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修复。移植后的 hUCMSC 自身能分化为具有肝细胞功能的类肝样细胞。经尾静脉与经肝叶注射移植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选择入院48h内、符合NRS 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患者264例,以BMI<18.5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对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不能获得BMI的96例患者,以ALB替代,ALB<30g/L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统计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符合NRS 2002标准的264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9%。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的9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7%。总计3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9%。BMI<18.5、ALB<30g/L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0%、2.8%。在BMI≥18.5患者中,NRS评分≥3分者28.8%。农村和城市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8.5%和32.5%(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NRS 2002方法能预测和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尿潴留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局部麻醉可将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降至最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NASH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易善复口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易善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彩超变化。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NASH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糖及其肝脏影像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1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急性142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7例患者经内科综合及内镜下治疗后均治愈出院,5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同时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流动力学的复苏,积极开展镜下套扎,硬化、金属钛夹止血或注射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部位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小肠、结肠、回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1月住院诊断的103例患者,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对其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3例,诊断时年龄12~70岁。以20~29岁为高峰期,30~39岁次之。病变部位位于小肠(L1)的39例(38%),结肠(L2)的16例(16%),回结肠(L3)的48例(46%),发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1型临床诊断年龄明显高于12型(P〈0.05)和L3型(P〈0.01),且肠梗阻发生率远远高于L3(P〈0.05)。L1型中通过胶囊内镜协助诊断的占L1型的30.8%,结肠镜协助诊断的占44%;L2、L3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分别占87.5%、83.3%,通过手术确诊的L1患者(9例)占手术确诊病例的47.3%,但与12、L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轻度23例(22.3%),中度58例(56.3%),重度22例(21.4%),回结肠受累者(L3)重度患者13例,占59.0%,与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L1型较多以诊断延迟、急诊需手术治疗为特点;L3型则因病变范围较广,并发症及全身表现严重,重型多见。需重视发病早期胶囊内镜和回结肠镜检查的重要作用,减少手术发生率,延缓患者首次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成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云南省昆明市18岁以上居民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昆明市4个区常住居民9500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调查内容涉及问卷、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结果 昆明市受调查人员中检出脂肪肝1444例(19.08%).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昆明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21.57%.酒精性脂肪肝、可疑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0.86%、0.69%、20.02%.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组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体重指数、高血压病、文化程度和性别(男性)等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 昆明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脂血症、超重及肥胖、糖代谢紊乱、高血压、男性等为脂肪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影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划分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组(n=20)、非进展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n=114),统计2组临床指标、多模态超声影像表现及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筛选PIS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2组年龄、基线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评分、基线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基线尿酸(uric acid,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峰值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云南省昆明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构成、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 280例UGB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病情变迁,使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男女比例为1.62:1(791:489),年龄15~92(57.5±15.8)岁.患病高峰年龄≥60岁,老年人UGB发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56.2%比21.3%和56.2%比22.5%,P值均<0.05).(2)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16.8%)明显高于不服者(1.5%),P<0.01.(3)85.4%(1 093/1 280)的UGB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贫血,以中度为主.(4)急诊胃镜确诊率(92.4%)明显高于非急诊胃镜确诊率(54.6%),P<0.01.(5)消化性渍疡出血的止血成功率(87.2%)明显高于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52.0%),P<0.01.结论:云南省昆明地区UGB患者以高龄男性为多见.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胃镜检查有利于UGB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1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急性142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7例患者经内科综合及内镜下治疗后均治愈出院,5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同时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流动力学的复苏,积极开展镜下套扎,硬化、金属钛夹止血或注射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