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进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探讨年龄因素对正常人脑白质及灰质核团ADCav值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提供不同年龄段ADCav正常值范围。方法:研究样本60例,分为<60岁和≥60岁两个年龄组,进行脑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并分别测量额叶和枕叶白质ADC值作为皮质下白质的代表,测量丘脑ADC值作为灰质团块的代表。结果:年龄<60岁组脑白质的ADCav值为(0.70±0.07)×10-3mm2/s,丘脑的ADCav值为(0.83±0.08)×10-3mm2/s;年龄≥60岁组脑白质的ADCav值为(0.73±0.10)×10-3mm2/s,丘脑的ADCav值为(0.84±0.06)×10-3mm2/s。两年龄组脑白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间无统计学意义,白质和丘脑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①伴随年龄的增长,正常脑白质ADC值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ADC值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②定量的ADC值分析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检测病变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③临床研究中在对照样本的选取上应注意年龄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所得数据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利用已有的设备如CT、MRI、DSA和直线加速器自行配置X-刀的过程,包括研制CT(或MRI、DSA)到计算机的数据接口、准直器、立体定向装置、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以及测定直线加速器配上准直器后的有关参数。结论:只要有直线加速器和CT的医院,再做些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制工作,开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可能的,而且还是一种节约的、可逐步升级的、并能推广到除脑部以外的其他领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延长磁控管使用时间的经验肖作平,优少华医用直线加速器磁控管使用寿命一般在HV250小时。磁控管使用渐趋老化,到了极限时偶可出现打火及能量输出不稳等现象,常易被疏忽而致突然停机。当单位无备用磁控管更换时,的确是令人棘手的难题。我院引进的SIEMENS1...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X刀治疗脑内病变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83例X刀治疗的脑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为1~8年,平均(2.05±4.66)年.结果:82例转移瘤消失35例(42.7%),缩小28例(34.1%),无变化11例(13.4%),增大8例(9.8%);61例胶质瘤消失10例(16.4%),缩小19例(31.1%),无变化16例(26.2%),增大16例(26.2%);55例动静脉畸形消失29例(52.7%),缩小20例(36.4%),无变化6例(10.9%);17例海绵状血管瘤缩小4例(23.5%),无变化13例(76.5%);35例脑膜瘤消失5例(14.3%),缩小15例(42.9%),无变化13例(37.1%),增大2例(5.7%);12例神经鞘瘤消失3例(25.0%),缩小6例(50.0%),无变化2例(16.7%),增大1例(8.3%);10例生殖细胞瘤消失8例(80.0%),缩小2例(20.0%);11例其他肿瘤消失2例(18.2%),缩小4例(36.4%),无变化4例(36.4%),增大1例(9.0%).影像检查还发现病灶有坏死表现99例,囊性变19例,周边环状强化73例,胶质细胞增生20例,暂时性反应性肿大23例,放射性脑水肿28例.结论:X刀对小型脑肿瘤和血管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X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放射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6.
气道阻塞导致呼吸衰竭和感染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其总死亡数的 6 0 % [1] 。经支气管镜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可有效地打通气道 ,从而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并使局部病灶得到控制机会[2 ,3 ] 。它单独使用或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 ,可以给予特定部位较高剂量 ,从而达到改善症状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目的。随着放射后装技术的进步 ,使对体内自然腔道内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成为可能。经支气管镜气道腔内后装放射治疗可使气道内置管、定位更加准确 ,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笔者就经支气管镜气道腔内后装放射治疗肺癌的临…  相似文献   
7.
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于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放射治疗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程度可以接受,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放疗配合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现综述这二种治疗方法的技术特点、疗效和协同作用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立体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3年4月,共收治41例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患者,其中11例为原发性肝癌术后(有1例为肝移植术后)发生转移,有12例合并肺、骨、脾转移。采用立体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分割剂量视病情为2.81~7Gy/次,6~20次,80%~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总的肿瘤生物剂量40~70Gy。结果:CR16例(39%),PR12例(29.3%),NC3例(7.3%),PD10例(24.4%),总有效率(CR PR)68.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19.6%、9.8%。中位生存时间为15.1个月。近期疗效与病灶体积有显著关系,病灶体积越小,疗效越好,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总剂量≥56Gy时,CR与PR值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不失为腹膜后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建议原发性肝癌患者应定期进行腹部CT、MRI或PET-CT检查,腹膜后转移癌发现越早,病灶体积越小,放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提高肿瘤的局控率,降低正常组织反应。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对纵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先常规外照射30~40Gy,然后对肿瘤局部用立体定向放疗追加照射剂量,每次2.5~4.85Cy,照射10~12次;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直径小于6cm的患者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剂量3~8Gy,每日一次,共照射5~18次。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4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33/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45.1%,放疗期间无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肿块较大及年龄大于70岁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较低,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茶叶中的茶蛋白抵抗电离辐射所引起的突变效应。方法 :Ames试验、V79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 (PCE)微核试验和显性致死试验。结果 :茶蛋白可抵抗60 Co辐射对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 ,降低中国仓鼠肺V79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数 ,使小鼠PCE微核数明显减少 ,对60 Co辐射引起小鼠的显性致死损害有保护作用。结论 :茶蛋白液可防护60 CO辐照所致突变效应 ,可以认为茶蛋白对预防放射治疗时引起的致突变效应有保护作用 ,对茶蛋白用于临床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