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变化,有效提高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我省国家及省中医中风病重点专科八家医院作为调研单位,抽取2006年间在本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病历,填写《既往脑卒中患者住院情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2例调查病历中,患者年龄最大90岁,最小35岁,平均64.18岁±11.30岁.既往有卒中史者53例,占13.52%;有合并症331例,占84.44%.合并症以高血压病最多,占57.14%.发病3h内入院38例,占9.69%;发病1d内入院197例,占50.26%;发病3d内287例,占73.29%.病灶以基底节区最多见,占56.12%.中医辨证以风痰瘀阻证最多见,占55.9%.临床症状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蹇最常见,各占77.8%、60.7%和56.4%.结论 缺血性中风发病率高,有年轻化趋势;合并症及并发症多,治疗相对复杂;肢体功能缺损严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变性脑病,以震颤、强直、少动、姿势反射丧失为主要症状,男性多于女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发病率及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以药物治疗为主,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长期应用还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广大针灸工作者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以针刺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脑止晕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型)的疗效。方法:将95例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脑止晕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止晕颗粒治疗疾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失笑散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毒热瘀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毒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予葛根芩连汤加失笑散,同时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钙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并...  相似文献   
5.
6.
中医药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5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和肢体康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辨证口服中药、辨证静脉应用中药注射剂、针刺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末用神经缺损情况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MA(S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5.27±1.43)分]、SFMA评分[(90.13±12.63)分]、ADL评分[(73.82±19.00)分]均较对照组[分别为(6.34±1.81)、(78.01±16.92)、(63.55±18.37)分]显著改善(P均<0.05).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优于对照组,试验组NIHSS评分每减少1分所花费用较对照组减少189.67元,SFMA评分每提高1分所花费用减少57.43元,ADL评分每提高1分所花费用减少60.98元.结论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成本-效果比,具有疗效好、经济、实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耿昌 《光明中医》2014,29(12):2623-2624
1 薯蓣丸案 杨某某,女,36岁,公司职员.2011年7月来诊.当时正值夏月,暑气正盛,患者却着长衣长裤,且畏风怕冷.述说5年前因工作忙,压力大,逐渐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失眠,后又出现耳鸣,潮热,盗汗,夜梦增多,常感悲忧,渐不思饮食,食少纳呆,时有饮食不当即腹中肠鸣,既而腹泻溏薄,日泻数次,有时又大便燥结,数日难行.常感精神倦怠,心神恍惚,疲乏无力,每动多则头晕目眩,脑如空感,如坐舟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肝苏颗粒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口服肝苏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配合肝病治疗仪,每日1次。每次30min.对照组84例,口服肝宁片、护肝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3%,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7.1%、46.9%。对照组总有效率35.7%,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3.3%、23.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提示:肝苏颗粒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1995年 3月~ 1998年 5月 ,笔者曾遇 16例住院患儿应用氨茶碱而致烦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天~ 3岁。16例患儿均于应用氨茶碱同时出现烦躁 ,经停用氨茶碱或调整用量、用法后烦躁消失。排除其他原因 ,确认与应用氨茶碱有关。本组 16例患儿 ,占同期应用氨茶碱患儿总数 12 0例的 15.69%。其中静注给药 9例 ,经减慢推药速度或改为静滴后烦躁消失 4例 ;静滴给药7例。本组 16例中 ,应用大中量氨茶碱者 10例 ,经减少用量后烦躁消失 3例。讨论 :氨茶碱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儿科按 3~ 5mg/( kg.d)缓慢静注或静滴。据本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