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患者,检查CIMT后,分为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检测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及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CIMT、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CIMT与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可能参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辅治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疗程12周。12周后观察2组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Tmax、Smax及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治疗组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至2倍以内1例,停用瑞舒伐他汀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辅治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疗程12周.12周后观察2组颈动脉斑块的变化、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MT、Tmax、Smax及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治疗组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至2倍以内1例,停用瑞舒伐他汀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尿毒症时高血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观察50例伴或不伴有高血压的尿毒症病人和25例正常人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尿毒症时左心房,左心室内径以及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的厚度明显高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右心室内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尿毒症病人中,高血压组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以及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的厚度明显主于非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5.
1990年~1996年初在我院住院的狼疮性肾炎(LN)并发带状疱疹(HZ)患者共11例,现报告如下。一般情况5年间共收治LN36例,发生HZ11例,占30.6%,女性多见。多发生在使用大剂量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或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尿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 167例T2DM患者根据CIMT水平分为两组:A组116例(CIMT>0.9 mm);B组51例(CIMT≤0.9mm).检测两组CIMT和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A组年龄、全血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高于B组(P<0.05).年龄、糖尿病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与CIMT呈正相关(P<0.05).24-h尿蛋白定量、年龄是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年龄联合24-h尿蛋白定量可能是T2DM患者CIMT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透析低血压与非透析低血压血容量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和超滤过程中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与血容量变化的关系.探讨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防治策略.方法以过去3月内发生过症状性透析低血压为观测组(23例),设无透析低血压的为对照组(28例).应用超声血容量检测仪比较透析低血压者和正常对照者在透析超滤过程中血容量的变化特点、以及血压、心率的相应变化.结果低血压组的透析间体重增加量、超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透析1小时后相对血容量、血压的下降程度超过对照组(P<0.05);而反射性的心率增快方面,低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容量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机制,尤其是透析者伴有心血管功能损害时,更易发生透析低血压.而提高血容量是治疗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透前后心电图S-T的变化分析翟林云李红霞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者多有高血压、贫血、脂代谢异常,在血液透析(HD)过程中常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心电图(ECG)检查可有S-T段的异常。有报道50%接受HD的病人死于心脏病,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率各地统计相差较大,从15%~90%不等[1]。迄今尚无一种特效的治疗药物。本研究采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联合硫辛酸治疗DPN,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缓慢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缓慢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观察治疗中血压、心率的变化,评价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临床征象改变。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18例的呼吸困难缓解,浮肿消退、尿量增加,有效率100%;HYHA心功能从Ⅳ级恢复到Ⅲ级或以下。所有病人在缓慢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缓慢连续性血液滤过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