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5(IL -5)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按随机分层设计,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 轻、中、重度发作组,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以酶联 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计数,测定用力 呼气比值(FEV-1)。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5 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而IL-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P<0.05) 。痰液中IL-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5),与F 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1)。结论:诱导痰中IL-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两种靶身高评估方法(CMH、FPH)试评估一组已达终身高的四川的大学生,拟了解何种方法更适合本地区儿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已达终身高的川籍大学生525例(男277例,女248例)准确测定其身高,调查父母身高,用CMH、FPH方法计算各组的靶身高,再与终身高比较.结果:城乡父母身高SDS有差异(男:父母P=0.000;女:父P=0.000,母P=0.022).经济收入不同身高有差异(男P=0.001,女P=0.048),瑞士、香港(中国)四川身高有差异(P=0.000).不同性别FH与CMH相关性P=0.000(男、女(r)0.403,0.618);与FPH相关性P=0.000(男、女(r)0.372,0.615);男女两种方法所得剩余身高与终身高的相关性都较好.四川男生CMH剩余身高与FH接近(0.53)、四川女生FPH剩余身高与FH接近(-0.79).结论:种族与经济状况对终身高有较大影响.四川男女各自对靶身高适应性不同,CMH适用前者,FMH适用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自行停止吸入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哮喘专科门诊随访的196例哮喘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61例自行停止吸入治疗患儿的停药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因病情明显改善,同时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停药36例(59%);因病情明显改善自行停药9例(14.8%);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停药6例(9.8%);因不相信疗效自行停药6例(9.8%);因经济原因自行停药2例(3.4%);因局部副作用自行停药1例(1.6%);其他1例(1.6%)。自行停止吸入治疗的患儿中使用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气雾剂加储雾罐辅助吸入患儿达到57.4%。用药时间在半年以内停止治疗的患儿达到73.6%。结论哮喘患儿停止吸入性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家长认为患儿病情改善及担心药物副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儿童哮喘疗效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17岁男童,因腹痛、腹泻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年,加重3 d入院。3年前患儿因进食“老酸奶”后出现腹痛、腹泻,彩超示大量腹腔积液,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腹水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3 d前因腹痛、腹泻再次入院,胃肠镜检查胃角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饮食规避治疗后好转,随访1年未反复。对于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如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的可能,内镜活检胃肠道组织中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计数异常为诊断的关键。 [引用格式: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1169-117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发成都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丹麦AIKABELLO提供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86例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计算各种变应原阳性率,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结果 1586例患儿SPT阳性数1100例,总阳性率为69.36%,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率为94.36%。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户尘螨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58.39%和58.26%,其次为蟑螂(52.06%)、猫毛(34.74%)、狗毛(28.69%)。海虾最低(13.37%)。男童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狗毛、艾蒿、酵母菌、蛋黄、海虾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不同发育时期,SPT存在一定差异,SPT吸入过敏原总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粉螨和户螨;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等变应原存在不同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住院部及呼吸专科门诊收治的28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及30例健康婴儿的病例资料,比较BDP患儿与健康婴儿肺功能指标及BDP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BDP患儿的潮气肺功能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小气道功能指标(TEF75、TEF50)明显低于健康婴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后,BDP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改善不明显,但住院次数明显下降(P<0.01),潮气肺功能主要参数潮气量(VT/kg)、呼吸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出75%潮气容积时呼气流量(TEF25)、呼出75%潮气容积时呼气流量(TEF50)、呼出75%潮气容积时呼气流量(TEF75)改善不明显,达峰容积比(VPTEF/VE)明显改善(P<0.01)。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减少住院次数、改善患儿潮气肺功能方面有一定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极期和恢复初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1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为对照组,对36例HIE患儿极期、恢复初期血清sICAM-1水平进行观察。血清sICAM-1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 HIE患儿36例极期血清sICAM-1[(216.64±85.32)μg/L]较对照组[(6.16±4.05)μg/L]显著升高(q=17.41 P<0.001);恢复初期血清sICAM-1水平[(78.44±31.68)μg/L]较极期显著下降(q=14.27 P<0.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q=5.98 P<0.001)。结论 HIE极期血清sIC-MA-1水平急剧升高。ICAM-1参与HIE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艾涛  罗荣华  吴英  樊映红 《四川医学》2009,30(11):1681-1683
目的建立成都地区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预计值方程式。方法对549例4~14岁健康儿童(男292例,女257例),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IOS测定仪测定呼吸总阻抗、不同振荡频率下的粘性阻力、弹性阻力等指标,对各实测指标进行逐步线性多元回归,建立预计值方程式。结果以IOS各实测指标作为方程式的因变量,以年龄(A)、身高(H)、体重(W)及(A、H、W、A^2、H^2、W^2、AH、AW、logA、logH、logW,e^A、e^H、e^W)等14项参数作为方程式的自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建立IOS主要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各实测值与所得预计方程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Lechtenboerger方程式的相关系数。结论成都地区儿童脉冲振荡正常值参数与国外预计值参数有差异,本研究所得预计方程式更适合本地区儿童。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不典型EB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不典型EB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以期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针对性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经EB病毒DNA检测确诊EBV感染的132例儿童初次拟诊、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应诊时拟诊为呼吸道感染64.4%,血液系统疾病52.3%,神经系统感染15.9%,泌尿系统感染2.3%,每例大多有1-3个伴随诊断。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痛咽峡炎95.5%、发热77.3%、咳嗽50%、皮疹18.3%、淋巴结肿大11.4%、头痛13.6%、皮肤出血点6.8%、肝脏肿大4.5%、脾脏肿大2.3%、眼睑浮肿4.8%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占29.5%,淋巴细胞〉50%占96.85%,单核细胞〉10%占52.3%,异型淋巴细胞〉10%占22.7%,心肌、肝脏受损率高。结论儿童EB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同时累及多个系统,以呼吸系统为主,极易误诊及漏诊;早期进行EB病毒PCR检测有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