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7年至2006年我院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102例(122)次,肾结石残石率11%,无手术死亡。概述了胸膜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体会,讨论了肾脏切口和取石术式以及降低残石率、取石中肾内出血的处理及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预防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臂及前臂动脉主干变异较多,已有报道。目前,有关尺动脉及其在肘部主要分支起点资料较少为补充国人体质调查资料,本文对尺动脉及其在肘部主要分支与肱骨内、外上髁间连线(以下简称“髁间线”)间距离(以下简称“间距”)和外径作了观察。材料与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液常规固定的标本49具(男性40具,女性9具),因一具女尸一侧前臂离断,实际测得97例。用游标卡尺(精确到0.05毫米)分别测量尺动脉及其在肘部主要分支起点与髁间线平面间距和压扁后外径。男性侧差不显著,女性例数较少,故一并统计。观察与结果  相似文献   
3.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脏神经症心率变异性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脏神经症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16例、心脏神经症32例、对照组20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与心脏神经症组及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SDNNindex(71.50±22.33ms)、rMSSD(58.06±16.94ms)、PNN50(27.38%±10.07%)明显增高(P<0.01);心脏神经症组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而心脏神经症患儿未出现与病毒性心肌炎相似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5.
乳糖不耐受症(LI)主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使乳糖酶分泌缺乏,不能充分水解乳糖,导致小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引起含气性腹泻。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先后开展了对腹泻患儿粪便乳糖的检测。明确LI的情况有助于对腹泻的控制。我院去年起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992年7月~1993年2月,我们对儿科住院腹泻患儿30例的粪便用醋酸铅法检测其乳糖含量,其中男19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早产儿生后短时间内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将孕周为30~36周的早产儿分为两组:组Ⅰ 30~33周,组Ⅱ34~36周;组Ⅲ为≥38周的健康足月儿.组Ⅰ、组Ⅱ于生后1周内接种基因乙肝疫苗5 μg(0.5 ml),第2、第3次于生后1、6月龄时接种;组Ⅲ按(0、1、6月,5 μg)方案常规接种,三组均于第3次乙肝疫苗接种后4个月左右查抗-HBs滴度.若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生12 h内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 ml.结果 完成随访者组Ⅰ 28例,组Ⅱ32例,组Ⅲ39例.抗-HBs滴度:组Ⅰ为(570±388)mIU/ml,组Ⅱ(669±401)mIU/ml,组Ⅲ(693±286)mIU/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0,P>0.05);抗HBs强应答所占百分比:组Ⅰ 22/28例(78.6%),组Ⅱ28/32例(87.5%),组Ⅲ37/39例(94.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x2=198,P<0.01).结论 早产儿出生不久即接种乙肝疫苗,其抗体水平产生较好,早产儿强应答百分比低于足月儿,以30~33周早产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小儿呼吸道感染80例心肌酶谱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时心肌酶谱的相关改变 ,对重庆儿童医院 2 0 0 0 - 0 9~ 2 0 0 1- 0 8收治的小儿呼吸道感染 80例进行了血清心肌酶谱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在该期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随机检测 80例心肌酶谱 ,包括 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L DH(乳酸脱氢酶 )、HBD(羟丁酸脱氢酶 )、CPK(肌酸磷酸激酶 )、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肺炎诊断标准按 1987年卫生部颁布的小儿肺炎防治方案 [1 ]。80例分为 2组 :1上呼吸道感染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3月龄~ 12 .9岁 ,平均 4.6岁 ;2肺炎 6…  相似文献   
8.
1 对象及方法1 .1 研究对象  5 5例为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7月在本科住院检测TORCH四项 ,包括巨细胞病毒(CMV)、弓形体 (TOX)、风疹病毒 (RUV)、疱疹病毒(HSV)呈阳性结果的患儿。年龄 6月~ 1 0岁 ;男 36例 ,女 1 9例。新生儿 2 0例 ,婴儿 2 1例 ,1岁以上年龄组 1 4例。四对阴性 (甲、乙、丙肝 )。1 .2 检测方法 本组患儿采用TORCHIgM抗体固相酶联免疫吸附 (ELISA)试剂盒 (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 ,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2 结果2 .1 TORCH各单项检出情况 CMV4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石河子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77例肺透明膜病入院0.5小时内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治疗6h后再次行血乳酸测定,计算治疗后6h乳酸清除率,并将患儿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含放弃)组19例;高乳酸清除率组6l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6例,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各组胎龄、性别、入院时日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死亡组患儿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7.5±3.9)mmol/L及(8.14±5.0)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50.1±21.0)%,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1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7.7±3.8)mmol/L及(8.3±5.4)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13.1%,低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为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5年9月~1996年6月住院的28名甲型急性黄疽型肝炎(以下简称甲型急黄肝)患儿血清铜、铁、锌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28例住院患儿,全部符合上海第九次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有乏力、厌油、纳差,肝功检查ALT、STB升高,抗原、抗体检查抗一HAV-IgM阳性(三V试剂酶联免疫法)。病例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1.8~11岁,平均年龄6岁10月。另有35名健康儿童,平均年龄1~11岁作为对照组。2.方法在入院时,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晨空腹血约3ml,分离血清。用WFX-402A原子吸收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