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HLA-DRB1*14和*15等位基因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HLA-DRB1*14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9.925,P=0.002,OR=3.450,95%CI:1.555~7.655),HLA-DRB1*1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0,P=0.262,OR=1.538,95%CI:0.723~3.274)。结论 HLA-DRB1*14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LA-DRB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关性.方法 以37例按诊断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PCR-SSP方法对HLA-DRB1*7及HLA-DRB1*13两个等住基因进行检测,分析这两个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HLA-DRB1*07和HLA-DRB1*13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λ2=8.707,P=0.003,OR=19.38;λ2=21.808,P:0.000,OR=2.222).结论 HLA-DRB1*07和HLA-DRB1*13等位基因的缺失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1例以鼻部皮肤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男,29岁,因左侧鼻翼肿胀伴间歇高 热1个月,口腔、左鼻孔口溃烂及左眼周红肿1周就诊。体格检查表现为左鼻翼部肿胀,左鼻孔下方皮肤浅表糜烂、 结痂。口腔上腭部及两侧颊黏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双侧眼睑红肿(左侧明显),双眼结膜充血,结合皮肤 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符合鼻部NK/T细胞淋巴瘤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在广西瑶族地区新发现的两个肝癌高发家族发生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广西瑶族不同地区的两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HBV和HC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两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抗 HCV、HCV 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5.0%(9/20)、35.0%(7/20)、15.0% (3/20)、25.0% (5/20)、45.0%(9/20)、25.0%(5/20)、0(0/20)、0(0/20)和9.52%(2/21)、42.9%(9/21)、4.8%(1/21)、4.8%(1/21)、23.8%(5/21)、9.52%(2/21)、0(0/21)、0(0/21)。其中HBsAg在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A家族以山泉水作为饮用水,B家族十年前以塘水作为生活用水;其余因素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瑶族不同地区、不同家族成员发生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所不同,HBV感染、饮用塘水等因素均可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联合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及多个临床指标构建乙肝肝纤维化的预测方程并评估其价值。[方法]纳入诊断明确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9例,行肝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并收集其多项临床指标、血清学及ARFI检查的资料,构建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的预测方程,评估其对肝脏显著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分及基于4个因素的纤维化指数(FIB-4指数)等血清学指标相比较。[结果]ARFI、APRI及FIB-4的中位数及平均秩次在纤维化分期中均呈上升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变量为ARFI、ALT、年龄和三酰甘油。用APRI联合临床多指标构建的预测显著肝纤维化的方程为Logit(P)=-8.39+4.14×ARFI+1.16×三酰甘油(1:≥1.0 mmol/L;0:1.0 mmol/L)+0.06×年龄+0.01×ALT(U/L)。ARFI+年龄+ALT+三酰甘油联合的预测模型对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效能优于APRI、FIB-4单独诊断(P0.05),ARFI+APRI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APRI单独诊断(P0.05)。[结论]ARFI联合临床多指标的预测模型对判断乙肝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价值高于血清学指标,可提高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GF-β1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与HLA-DRB1*15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完成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标准全程接种的健康大学生中抗-HBsS/N值10mIU/ml者77名为无、弱应答组,选取抗-HBsS/N值10mIU/ml者101名为中、强应答组,应用PCR-SSP进行HLA-DRB1*15等位基因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水平。结果①无、弱应答组的HLA-DRB1*15基因表达频率为14.29%(11/77),低于中、强应答组的28.71%(29/101)(P=0.022);②无、弱应答组中TGF-β1的平均表达水平为(24.04±14.74)ng/ml,高于中、强应答组(17.80±14.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③HLA-DRB1*15阳性组TGF-β1平均表达水平为(17.81±17.38)ng/ml,阴性组为(21.28±14.00)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结论①HLA-DRB1*15基因可能是促进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基因;②TGF-β1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机体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③HLA-DRB1*15基因可能不是通过影响TGF-β1的表达水平来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群HLA-DRB1*12基因及相应位点下IL-4及IFN-γ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74名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广西籍健康大学生及条件相近的64名中、强应答者,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HLA-DRB1* 12等位基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水平及IL-4因子水平.结果 (1)无、弱应答组的HLA-DRB1*12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0.8%,低于中、强应答组的32.8% (P=0.002);(2)无、弱应答组的IFN-γ平均表达水平为(7.21±7.92) ng/ml,显著低于中、强应答组(16.36±11.00) ng/ml( P=0.000);(3)无、弱应答组中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3.18±4.45) ng/ml,显著低于中、强应答组(7.76±5.71) ng/ml(P=0.000);(4) HLA-DRB1* 12阳性组IFN-γ平均表达水平为(13.18±11.24) ng/ml,阴性组平均表达水平为(11.00±10.29) 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5) HLA-DRB1*12阳性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5.947±4.530)ng/ml,阴性组平均表达水平为(5.132±5.800) 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结论 HLA-DRB1*12基因可能是促进广西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基因;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机体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西新发现肝癌高发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癌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在广西新发现的肝癌高发点选择发生2例以上肝癌病例的高发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性别和年龄构成相同的无癌家族成员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HBV和HC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PCR和RT-PCR技术对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结果:在肝癌高发家族和无癌家族两组成员中HBsAg、HBsAb、HBeAg、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4.47%、35.11%、8.51%、14.89%和8.51%、53.19%、4.26%、4.26%.HBsAg、HBsAb和HBVDNA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值分别为0.003、0.012、0.013;而HBeAg在两组问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HCV-Ab和HCVRNA阳性者.结论:广西新肝癌高发点的肝癌家族聚集性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是HBV的感染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HCV的感染与此高发点的家族聚集性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