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心肝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一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心肝宝胶囊进行治疗,连续给药48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指标(AST、ALT、GGT)、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肝脾B超定量指标(DPV、DSV、SD)改善情况,HBV DNA载量及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8周后血清肝功能指标、纤维化指标、肝脾定量指标(对照组DSV无明显变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ALT、GGT、PC-Ⅲ、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心肝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较单用恩替卡韦更佳,且具有协同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NRAS和BRAF基因各亚型突变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并使用甲醛固定,提取DNA组织,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石蜡组织中KRAS基因、NRAS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有34例(41.46%)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其中12密码子突变26例(31.71%),包括G12A点突变4例(4.88%)、G12C点突变4例(4.88%)、G12D点突变12例(14.63%)、G12S点突变3例(3.66%)、G12V点突变2例(4.88%)、G12R点突变1例(1.22%);有8例(9.76%)检测到KRAS基因13密码子突变,均为G13D点突变;有4例(4.88%)检测到NRAS基因突变,其中12密码子突变2例(2.44%),包括G12D点突变1例(1.22%)、G13D点突变1例(1.22%),检测到61基因突变2例(2.44%),包括Q61H点突变1例(1.22%)、Q61R点突变1例(1.22%);有3例(3.66%)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均为V600E点突变。结论KRAS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虽然NRAS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率较低,但临床不容忽视。通过KRAS基因、NRAS基因和BRAF基因检测,为临床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发生率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的260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260例患者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另外三种类型(亚急性27.78%、慢加急性29.73%、慢性4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90例肝性脑病与170例无肝性脑病患者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发现除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和白细胞计数外,其余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肝肾综合征、血小板计数低、腹膜炎、肺部感染、年龄偏大、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低钠血症、肌酐偏高、胆碱酯酶偏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和甲胎蛋白偏低均是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PTA、胆碱酯酶、低钠血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为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肝衰竭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预防和早处理,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方法以年龄≥60岁的64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以年龄〈60岁的56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HCV感染情况。结果 64例老年HCV感染者输血时间主要集中在1989至1996年;观察组中,慢性丙型肝炎3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0例,原发性肝癌7例。对照组中,慢性丙型肝炎4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7例,未有肝癌发生。观察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37例患者自输血至首次诊断丙型肝炎时间(13.9±1.3)年37例;自输血至首次诊断肝硬化时间(13.6±1.5)年37例;自输血至诊断肝癌时间(16.2±2.6)年7例。结论老年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发生率较青壮年高,且合并多脏器疾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